一、 师 生 发 展 (40分) 一、 师 生 发 展 40分 | (一)学生发展(155分) 1. 具有正确的信息意识,对运用信息技术持积极态度; 2. 具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性学习的意识; 3. 具有信息技术相关法律意识,尊重知识产权,懂得网络数字化礼仪; 4. 能正确使用信息技术设备,处理常见系统错误。 1. 能利用网络获取、储存、评价、整理和应用数字化资源; 5. 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6. 能利用信息化课件制作工具创作数字化多媒体作品,并展示和交流; 1. 能利用信息技术改进学习方法,进行个性化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7. 能正确使用信息技术设备,处理常见系统错误。。 | (1)能熟练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以及其它技术设备,并能初步评价其优缺点。 | 现场抽样调查 | 1 |
(2)能识别、解决信息技术系统常见的硬件、软件问题等。 | 1 |
(3)能熟练使用不少于2种的网络交流工具(即时通讯软件、在线论坛、电子邮件等)。 | 1 |
(4)能比较熟练地利用通讯技术和在线资源(电子邮件、网上讨论等)参与合作解决问题的活动,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 1 |
(5)能熟练使用不少于2种搜索引擎,搜索、下载、甄别并利用有价值的资料、获取各种数字化学习资源。 | 1 |
(6)能熟练使用不少于2种的浏览器,选修学习校本课程、开放课程等网络课程。 | 1 |
(7)能充分发挥创造性,应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创作多媒体作品,并向他人展示和交流课程学习的成果。 | 1 |
(8)能使用软件进行自我学习管理,如制定学习计划、安排日程等。掌握正确的数字化学习方法。 | 1 |
(119)能正确使用各种智能手持学习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等,应用学习类app,在课堂上下、学校内外开展移动学习。 | 1 |
(1210)每个学生均拥有都有一个虚拟的、彼此联通的个人学习空间。,能进行个人学习资源管理、网络交流、在线测试、选修课程等各种网络学习活动。 | 13 |
(1411)制定安全文明上网制度或学习手册,遵守网络文明和网络礼仪,自觉抵制黄、黑、毒,不向网上发布虚假、低俗、不科学的内容。 | 0.51 |
(1512)遵守知识产权,不用盗版软件。 | 0.51 |
(1613)学生开发的数字成果有获奖案例。 | 1 |
(二)教师发展(155分) 1.具有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先进理念和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辅助教学和教学改革的意识; 2.具有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生活的意识; 3.具有信息技术相关法律意识,尊重知识产权,熟悉网络的数字化礼仪; 4.能利用信息技术获取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和参加教学研讨; 5.能利用课件信息技术制作工具制作或改造多媒体课件数字化资源,用于教学; 6.能利用信息技术记录和反思自己的专业发展; 7.能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发展和教学过程进行评价; 8.能利用网络与家长、学生、同事、专家进行交流; 9.能熟练使用信息化设备和教学应用软件,解决常见问题; 10.利用虚拟仿真教学资源支持实习实训活动;。 8.能利用网络与家长、学生、同事、专家等对象进行互动交流。 | (1)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收藏经常使用的学科资源网站不少于5个,并进行电子备课,有较为完备的电子教案。 | 现场抽样调查 现场抽样调查 现场抽样调查 | 1 |
(32)能熟练使用搜索引擎、资源网站、资源库系统等,检索、下载和合理使用各种数字化教学资源。 | 0.51 |
(43)掌握不少于2种常用的数字化资源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与技术,能自主开发数字化资源,并在实际教学中制作课件或改造课件。应用。 | 1 |
(54)每年参加不少于2次的有关信息化教学理论、模式、方法与技术的培训。 | 1 |
(65)能使用信息技术参加与网络教研,每位教师每年参与网络教研的总时长不少于24个小时。 | 1 |
(76)每年开设不少于21次的校级以上(含校级)信息化环境下的公开课、研讨课或汇报课。 | 1 |
(87)能熟练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辅助课堂教学、开设网络选修课。 | 0.51 |
(98)能熟练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及发展性评价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 0.51 |
(129)每个教师拥有都有一个虚拟的、彼此联通的个人教学空间,。教师能进行教学资源管理、学习活动设计、教学任务安排等各种网络教学活动,并能对教学空间进行个性化设置。 | 13 |
(1410)有教师教师在省级以上(含省级)刊物上发表数字化教学研究成果,有教师发表或发挥示范与辐射作用参加市级以上(含市级)信息化教学大赛并获奖。。 | 12 |
(1611)遵守网络相关法律法规及遵守网络的和数字化礼仪,尊重知识产权。 | 0.51 |
(1712)积极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 0.51 |
一、 师 生 发 展 40分 | (三)校长领导力(100分) 1.校长具有清晰的信息化发展目标; 2.具有智慧校园的规划和设计能力; 3.具有信息化环境建设意识与推动能力; 4.能对信息化教学进行引领; 5.具有对信息化管理的组织能力; 6.组织完善信息化绩效评价的制度; 7.校长个人影响力突出。 | (1)带头实践智慧校园建设,起引领作用。理解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意义。 | 现场抽样、交流调查 现场抽样、交流调查 | 0.51 |
(2)明了信息化对学校发展意义、技术系统与组织体系的相互作用关系。 | 0.5 |
(3)组织制定并实施学校信息化发展战略和规划。 | 0.51 |
(4)具有持续改进信息化环境的意识,有明确的建设评价理念。。 | 0.51 |
(5)对于信息化基础设施、教育资源建设有具体、科学的设计,建设成果应用效果好。 | 0.51 |
(6)重视人力资源建设,有长远规划,近期措施效果显著。 | 0.51 |
(78)组织信息化教研工作,成效显著。 | 0.5 |
(98)对创建数字化学习文化有见解、重落实。 | 0.5 |
(109)支持发展分布式领导力,形成基于网络平台的领导力组织。 | 0.51 |
(1110)与企业、家庭和社区成员进行合作,回应多元化的社会利益与需要,调动企业、社区的各种资源。 | 0.50.5 |
(1211)组织完善信息化绩效评价体系。 | 1 |
(1312)校长个人信息素养高,能在智慧校园实施过程的每个阶段,组织审定效果评估意见,做好下一步工作方向的决策。 | 1 |
 二、 应 用 服 务 (100分) 二、 应 用 服 务 (100分) 二、 应 用 服 务 (100分) 二、 应 用 服 务 (100分) 二、 应 用 服 务 (100分) 二、 应 用 服 务 (100分) 二、 应 用 服 务 100分 | (一)应用服务融合(30分) 1.统一身份认证; 2.统一信息门户; 3.统一数据标准; 4.决策支持服务; 5.一卡通应用服务; 6.档案服务。 (一)应用服务融合(30分) 1.统一身份认证; 2.统一信息门户; 3.统一数据标准; 4.决策支持服务; 5.一卡通应用服务; 6.档案服务。 (一)应用服务融合(30分) 1.统一身份认证; 2.统一信息门户; 3.统一数据标准; 4.决策支持服务; 5.一卡通应用服务; 6.档案服务。 | (1)实现用户的集中化和统一管理,对智慧校园中的用户提供统一的电子身份,支持多平台、多终端统一的用户认证方式。 | 查看系统数据、逐项功能测试 查看系统数据、逐项功能测试 | 3 |
(2)提供单点登录功能,支持用户一次登录后,在有效期间内直接访问任何已授权的应用系统而无须再次登录。 | 2 |
(3)提供应用集成环境,能够根据用户的身份和权限,以及自身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信息资源和应用服务。 | 3 |
(4)具有安全的校园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能对校内外公开信息,提供信息检索、统计、在线互动、日志管理等服务,并为智慧数字校园应用提供统一入口,门户信息及时定时更新。 | 2 |
(5)具有网站群管理、用户分组管理、网站模板管理等功能,学校各部门、系(部)、教科研机构等均建有二级网站,二级网站信息及时定时更新。 | 32 |
(6)建立学校统一的符合国家或行业数据标准规范的信息编码标准,并在智慧校园的建设中实施;在信息编码标准中制定统一的代码标准,符合国家代码标准和行业代码标准,并在智慧校园的建设中实施。 | 2 |
(7)有统一的基础数据库,有统一的应用中间件,并提供开放的接口程序,能集成不同架构下的各类业务应用。 | 32 |
(8)学校系统与已经部署且开放接口的国家系统(已经部署的)在用户、数据、业务处理上高度融合,实现无缝对接。 | 2 |
(9)面向学校管理层,设置数据分析模型和评估指标体系,能及时动态提供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现状数据,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撑。能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决策提供有力的动态数据支撑的平台。 | 23 |
(10)具有基于大数据的学生学习行为分析功能,为教师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具有基于大数据的教师教学行为分析功能,为科学评定教师教学工作提供依据。 | 23 |
(11)建立了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超市、食堂、校车、水电、自助服务等众多消费功能,并具有银行圈存和在线支付功能。 | 2 |
(12)一卡通系统具有完全的身份识别功能,可实现图书卡、门禁卡、考勤卡、工作证、学生证、设备使用凭证等多卡证合一。 | 2 |
(13)具有电子档案管理统一服务功能,提供多口径电子档案查询、统计等服务。 | 2 |
(二)学生管理(710分) 1.具有从招生到学生毕业离校全过程的信息管理服务功能; 2. 具有评价指标在线设计和在线评价服务功能; 3. 具有多维比较和评价报告生成服务功能; 2. 具有毕业生跟踪和校友管理服务功能。 4. | (1)具有从招生、学生入学、在校学习、校内外实习、就业、毕业离校全过程的信息管理功能。 | 查看系统数据、逐项功能测试 | 2 |
(2)具有毕业生跟踪和校友管理功能。 | 12 |
(3)具有评价指标体系的在线设计和管理功能,并能从教务管理系统等应用系统,中共享学生学习成果信息。 | 12 |
(4)具有档案袋评价功能,支持教师、家长和同学对档案袋进行评价。 | 12 |
(5)具有学生间、班级间、教师间的多维评价结果比较、评价报告系统记录和自动生成的功能。 | 12 |
(三)教学与科研服务(220分) 1.教务管理服务; 2.实习实训教学服务 3. 网络教学与培训服务 4.工场实时服务 5.教科研协同服务 (三)教学与科研服务(22分) 1.教务管理服务; 2.实习实训教学服务 3. 网络教学与培训服务 4.工场实时服务 5.教科研协同服务 (三)教学与科研服务(22分) 1.教务管理服务; 2.实习实训教学服务 3. 网络教学与培训服务 4.工场实时服务 5.教科研协同服务 | (1)具有教学计划管理、课务管理、考务管理、成绩管理等功能,支持在线排课、选课、调课、退课,支持成绩采集、考试数据分析、评价报表生成等。具有学生、教师和班级信息管理功能。 | 查看系统数据、逐项功能测试 查看系统数据、逐项功能测试 查看系统数据、逐项功能测试 查看系统数据、逐项功能测试 查看系统数据、逐项功能测试 逐项功能测试 逐项功能测试 查看系统数据、逐项功能测试 查看系统数据、逐项功能测试 | 12 |
(42)具有各种评教与评课功能,支持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支持管理者对教师授课进行检查和评估。 | 0.51 |
(763)具有教学场所实验室、功能室信息化管理功能,提供动态动态预约、数据记录及统计,为相应管理者提供功能教室的数字管理服务。管理功能,实现智能化管理。 | 0.52 0.5 |
(874)具有教材与课程统一管理,提供教材增减、使用记录、价格汇总功能。 | 1 |
(985)具有实习实训管理功能,支持实习实训单位准入、变更、预约登记、信息发布,支持实习实训基本信息记录、教学过程管理与绩效评价。功能。 | 01.52 |
(1216)具有实习实训项目库、知识库管理:功能,支持对实习实训项目及其相关文件进行数字化统一管理,支持检索。,支持对教学案例库、专家知识库、在线教学课件和虚拟仿真实训软件库进行统一管理。 | 0.51 |
(1437)具有实习实训设备管理功能,支持包括设备采购管理、设备运行管理、设备维护管理、耗材管理以及实习实训所在场所管理等。 | 0.51 |
(1658)具有网络课程资源管理功能,具有支持资源导入、检索、下载、浏览等常用功能。 | 0.51 |
(1769)具有在线测试和题库管理功能,支持人工、半自动、自动化等多种组卷方式。 | 0.51 |
(1870)具有学习活动设计和管理功能,提供个人学习空间,系统集成各种学习服务和信息,具有学习活动设计和管理功能,支持多种学习模式。 | 0.51 |
(20191)具有对学习数据、测验结果等内容进行云端的存储管理、智能分析与导出分享功能,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学习计划和管理服务。 | 12 |
(22112)能利用安装在工场及各类传感器实时获取工场的各类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一定的分析与挖掘。 | 1 |
(23213)能利用安装在工场的实时同步系统获取、录制音视频,并能通过系统与现场的实训教师进行互动。 | 1 |
(24314)能进行仿真模拟操作,以二维和三维相结合形式对工场实训场景的展现和观摩。 | 0.51 |
(15254)具有教科研项目从立项申报到项目验收各个环节的管理功能,支持项目成员协同设计方案 ,方便教师协同开展备课和校本课题研究,监控校本课题研究进展,发布课题成果和最新消息, ,与财务管理系统共享项目经费数据。。 | 12 |
(四)校企合作服务 (10分) 1.校企合作信息发布平台功能完善、及时更新; 2.校企合作项目管理科学有效; 3.顶岗实习管理有效; 4.招聘信息检索便捷、适时; 5. 毕业生跟踪管理和服务数据完善。 6.产教融合服务信息提供、过程管理等成果显著。 | (1)为主干专业提供丰富的学校与企业合作信息、学校发展概况, 企业机构信息, 企业文化快照, 企业部门架构, 企业管理团队, 人力资源实力, 生产经营概要, 技术工艺设备等信息服务。 | 11 |
(2)对校企合作开展集团办学、实训基地共建、课程教材开发、产品技术研发项目实施动态信息管理。 | 12 |
(3)对校企合作学生顶岗位实习、技能竞赛活动、技能鉴定定站点,、 校企合作学生就业管理、人才培训项目能够实施动态管理。 | 12 |
(54)及时发布用工信息、实现用工信息检索以及用工信息智能匹配等功能。 | 12 |
(75)对校企合作组织结构、合作大事记、合作企业名单、学生岗位成才案例、学生就业情况分析、校企合作学生产品等信息实施动态管理。 | 12 |
(610)能建立对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档案,具有以及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效果评价功能体系等进行管理。 | 1 |
(五)办公与生活服务(132分) 1.办公自动化服务; 2.家校互通服务; 3.文化生活服务; 4..学校后勤服务。 | (1)提供日常行政事务管理功能,包括收发文、文件流转督办、信息发布、公文审批等。 | 12 |
(23)提供对单位车辆管理、会议管理、来访人员接待管理、公共信息管理、用印管理等功能。,包括申请、审批、计划、调度、派车过程等。 | 0.52 |
(83)提供统一的通信平台,实现通讯录、电子邮件、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的集成。 | 0.51 |
(94)提供向家长家长了解推送学校通知公告、学生出入学校、日常学习情况等信息的功能。 | 0.51 |
(512)通过智能手机平台、短信平台,实现提供家长与教师间进行互动交流的功能。 | 0.51 |
(614)具有提供数字广播、网络电视、视频监控、网上心理咨询、虚拟校园游览、网上学习交流活动、功能。 | 0.53 |
(722)提供物业、修缮、饮食信息的管理、查询与统计功能 | 12 |
(六)人力资源管理(5分) 1.机构与人事档案管理; 2.岗位竞聘与职称评定; 3.考勤与考核; 4.劳资福利; 5.选拔培养与人才交流。 | (1)具有学校机构设置、岗位设置、人员信息管理、合同管理、教职工档案动态管理等功能。 | 1 |
(2)具有岗位竞聘和职称评定的条件设置、申请、评定、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 | 1 |
(3)具有日常考勤功能,能针对不同的岗位,根据不同的考评指标对教职工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并能在此基础上实现辅助推优、评优等功能。 | 1 |
(4)具有各类劳资福利的管理功能。 | 1 |
(5)具有引进与招聘、内部交流、选拔与培养培训人才的辅助管理功能。 | 1 |
(七)财务和资产管理(9分) 1.财务管理服务 2.设备资产管理服务 | (1)提供学校内部日常凭证、账簿的管理功能。 | 0.51 |
(2)提供对经费自给率、资产负债率、人员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等账务信息的分析功能。 | 1 |
(3)提供学校各部门报销、资产、负债、工资、收费、项目经费等账目的管理功能。 | 12 |
(94)提供学校多媒体教室、实验室、数字化技能教室、虚拟仿真实训室、大场景虚拟仿真实训室、互动体验室、会议室、运动场馆等的仪器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功能。 | 0.51 |
(105)提供学校设备购置审批、设备购置合同以及大型设备和低值易耗品的信息化管理功能。 | 0.51 |
(116)提供学校教学用房、科研用房、办公用房、生活用房及各类用地的信息化管理功能。 | 0.51 |
(137)提供学校专利、著作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商誉、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功能。 | 1 |
(148)固定资产实现物联网管理,自动统计数量、位置等信息。 | 1 |
(八)社会服务(4分) 1.家长教育咨询在线服务常态化; 2.名师在线或离线辅导效果显著; 3.优质教育资源主动与社会共享。 | (1)运用家长与学校沟通平台,接受入学、选择专业咨询,提供家庭教育咨询功能,为家长提供指导和建议。 | 查看系统数据、逐项功能测试 | 1 |
(2)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分享功能,面向社会开放各种教学资源。 | 1 |
(3)通过社会培训功能提供实现社会培训、技能鉴定过程化管理,实现培训过程的跟踪管理。 | 1 |
(4)提供名师在线辅导功能,解答学生提问。 | 1 |
三、数 字 资 源 (60分) 三、数 字 资 源 (60分) 三、数 字 资 源 (60分) | (一) 数字场馆资源 (7分) 1.具有数字化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2. 主干专业、特色及品牌专业具有职业体验馆; 2. 标本、产品样品等实物性展示场馆具有数字化信息浏览功能。 | (1)不少于2个主干专业有数字化实验室及数字化实训场(厂)。 | 逐项对照检查查看系统数据、逐项功能测试 | 2 |
(2)主干专业、特色及品牌专业具有与国家职业标准目录对应的职业体验馆;突出新技术、新工艺、新生产流程的体验;体验过程符合职业过程的真实性,体验过程完整;体验时长不低于30分钟,体验点大于30个,同时在线人数不少于大于1千300人。 | 3 |
(3)有展示专业标本、产品样本等的实物性展示场馆,如陈列馆(室)、博物馆、产品样本室、实物模型室,具有交互式多媒体浏览设备,体现专业文化,实现数字提升、虚实结合。 | 2 |
(二)仿真实习实训资源(10分) 1. 具有供仿真实习、实训的场所; 2. 具有与学校专业相关的仿真实验、实习及实训软件; 1. 具有仿真实习实训网络服务器,实现仿真资源校内(际)共享; 1. 具有接入省(市)级、非商业性或共享网络中的实验、实习(训)上级单位仿真软件系统的功能。 3. | (1)主干专业有仿真实验、仿真实习、仿真实训的专业场所,并有实验、实习(训)台帐。 | 逐项对照检查查看系统数据、逐项功能测试 | 24 |
(2)对无法实际体验、参与或无法实地观察的实验、实习(训)环节,应具有相关的专业实验、实习(训)软件,交互性强。 | 23 |
(653)软件支持实习实训的导训过程,达到预习、强化、模拟考核、反复试错、探索创新的目的。 | 12 |
(874)能接入上级单位(区、市、省、国家等)、非商业性或共享网络中的实验、实习(训)仿真软件系统。 | 11 |
(三)数字图书馆资源(7分) 1.数字图书馆应包含电子期刊、电子图书、视频和音频等不同的资源丰富数字化资源; 2.有条件的学校开放“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opac)”,实现资源共享; 3.数字图书馆各类资源有较强的时时效性和专业针对性强; 43.数字图书馆资源涵盖学校全部专业,定期更新。 | (1)数字图书馆应包含电子期刊、电子图书、视频和音频等不同的数字化资源,有不少于1个中文数据库或数字资源检索平台。 | 逐项对照检查查看系统数据、逐项功能测试 | 2 |
(2)有数字图书馆资源信息门户网站,用户可以查询、浏览数字图书馆资源。 | 1 |
(3)有数字图书馆资源管理系统,提供查询、浏览、借阅和馆际互借等流通功能。 | 1 |
(4)数字图书馆各类资源的内容应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专业针对性,能满足教学、科研和教师进修、学生成长的需要。 | 1 |
(5)数字图书馆各类资源每年应有更新,各类数字资源每年更新不少于总量的10%。 | 2 |
(四)数字课程资源(28分) 1.校本选课; 2.公开示范课; 3.网络课程。 | (1)每个专业开设不低于1门校本专业选修课,学校开设不低于10门的校本选修课,对社会开放校本选修课不于2门。 | 查看系统数据、逐项功能测试对照检查 | 6 |
(2)学校应有校本选修课管理平台和校本选修课资源库。 | 25 |
(3)选修课提供不少于1g的课程资源,支持学生在线自主学习。 | 23 |
(4)每年录制不少于30节的公开课(在校生规模在1000人以内的学校不少于20节),实训类公开课不少于总公开课的30%。对社会开放公开示范课不少于10节。 | 6 |
(5)每个专业网络课程不少于4门,年新增校级优秀网络课程不少于2门。实习、实训网络课程不少于30%。 | 68 |
(五)个性化学习资源(8分) 1.按国标、省标教育信息化标准,建立设校本数字资源库; 2.资源内容涵盖面广,总量达到标准,资源类型丰富、更新及时、方便使用; 3.具有远程职业教育培训与管理功能 | (1)根据专业设置,建立了个性化的校本数字教学资源库,并与国家、省、市教育云资源平台联接和校际标共享。 | 逐项对照检查查看系统数据、逐项功能测试 | 2 |
(2)资源全面系统,内容涵盖学校各专业的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资源总量不低于4t(其中校本资源不低于1t),每年更新的资源总量不少于400g。 | 3 |
(3)建立了远程职业教育培训与管理系统,为校外学生提供在线学习环境,实现跨地域的职业培训、岗位技能提升、职业认证与学历教育等。 | 3 |
四、基 础 设 施 (8070分) 四、基 础 设 施 (80分) 四、基 础 设 施 (8070分) 四、基 础 设 施 (70分) 四、基 础 设 施 (70分) | (一)校园网络(13分) 1.万兆校园网; 2.有线无线全覆盖; 3.光纤接入,出口带宽高; 4.网络运行安全、运行稳定。 (一)校园网络(13分) 4.万兆校园网; 5.有线无线全覆盖; 6.光纤接入,出口带宽高; 4.网络运行安全、运行稳定。 (一)校园网络(13分) 1.万兆校园网; 2.有线无线全覆盖; 3.光纤接入,出口带宽高; 1.4.网络运行安全、运行稳定。万兆校园网; 1.有线无线全覆盖; 1.光纤接入,出口带宽高; 4.网络安全、运行稳定。 | (1)采用星形或环形拓扑结构,两层架构(核心层、接入层)或三层架构(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建设校园网络。 | 查看现场、资产账目 查看现场、资产账目 | 1 |
(2)校园网络出口设备选择支持千兆带宽的中高端路由器、防火墙、链路负载均衡器等设备。 | 1 |
(3)校园网的核心设备选择中高端万兆三层交换机设备;校园网汇聚设备选择中端万兆三层交换机设备;校园网接入设备选择上联千兆光口(电口)、下联千兆24口或者48口的二层可网管交换机。 | 1 |
(4)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系统,漏洞扫描系统、有害信息过滤系统和web应用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设备。 | 1 |
(5)每个教职工办公位有1~2个网络端口,每个教室讲台区域至少有3个端口,每个教室后部区域至少有1个端口。每个教学、办公场所均有网络端口,且端口数量满足使用需求。 | 1 |
(6)校园无线网络采用基于无线控制器的瘦ap系统架构,满足可管理、安全、qos、漫游等功能要求。ap数量根据场地面积、可能并发的无线终端数进行合理设置,室内区域满足95%区域接受信号强度≥-65dbm,每个ap的接入用户数大于等于30人。支持无线智能射频管理、智能负载均衡、无线web portal 认证、ip带宽控制。 | 2 |
(7)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全接入,万兆带宽到楼宇,千兆带宽到桌面,拥有功能完备的网络运维管理平台。 | 1 |
(8)2017年前,学校班均出口带宽不小于4m,互联网总接入总带宽不低于1000m;2020年前,学校班均出口带宽不小于10m。 | 2 |
(9)配备统一上网行为管理设备,可控制和管理对互联网的使用,功能包括对网页访问过滤、网络应用控制、带宽流量管理、信息收发审计、用户行为分析,并支持全校用户终端同时在线。 | 1 |
(10)配备上网计费管理系统,提供一卡通支付功能。 | 1 |
(11)具有内、外网不同访问控制策略,限定不同类型用户的访问权限。 | 0.5 |
(12)校园网配备日志记录和查询系统,并保存至少60天的网络日志。 | 0.5 |
(二)数据中心(10分) 1.利用区域数据中心或电信数据中心,学校与数据中心实现千兆专线互连,并实现相关服务功能,则本项目满分; 2.自建数据中心,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标准;有配套的管理制度;有专门的维护人员;有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提供云服务。 | (1)数据中心以国家机房建设标准b级进行建设,面积达到40平米,并进行分区管理。 | 查看现场、资产账目 查看现场、资产账目 | 2 |
(2)建设全面覆盖学校所有核心机房(数据中心)、汇聚层机房、重点和非重点接入层设备间,支持监控运维网对外通讯、独立自供电运行,集动力、环境、视频、设备、安防、消防综合监测、调控、监视软硬件平台于一体的分布式、智能化网络机房远程运维管理系统。 | 2 |
(3)数据中心网络系统采用二层架构(汇聚层、接入层)的星形拓扑结构。汇聚层设备采用全万兆中高端三层交换机,接入层设备采用上联万兆、下联千兆中端二层交换机。 | 1 |
(4)根据数据中心安全和管理实际需求,数据中心网络系统适时配置独立的防火墙、负载均衡器等设备。? | 1 |
(5)数据中心主机(服务器)选择普通2路、4路机架式服务器或刀片式服务器,采用云计算技术实现计算、存储资源的云化部署,规模满足学校业务使用需求。 | 2 |
(6)存储系统可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应用选择存储区域网络(san)、网络连接存储(nas)或混合模式,规模满足学校业务使用需求。? | 1 |
(7)ups电源系统采用2+1进行配置,支持数据中心所有设备3个小时以上的连续离线供电。 | 1 |
(三)终端(108分) 1.数字终端配备达标; 2.公共服务区域配备公用终端; 3.生机比、师机比达标。 (三)终端(10分) 1.数字终端配备达标; 2.公共服务区域配备公用终端; 3.生机比、师机比达标。 | (1)学校各部门、系(部)、教科研机构至少配备1套含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等在内的常用数字设备,至少配备一台办公用电脑。 | 查看现场、资产账目 | 2 |
(2)学校主要公共服务区域(图书馆、活动室、行政楼等)至少配备一套公用终端,如大屏幕触控一体计算机。 | 2 |
(3)配备学生自助打印、复印终端,并实现一卡通支付。 | 21 |
(4)学生数与学生用计算机比例保持3:1;教师数与教师用计算机比例达到1:1。 | 32 |
(5)计算机终端依据《关于在全省教育系统推进计算机软件正版化工作的通知》(苏教信办〔2013〕4号)[苏教信办(2013)4号]安装正版软件。 | 1 |
(四)多媒体教室(65分) 1.班级多媒体终端配备达标; 2.多媒体设备集中控制; 3.有符合要求的录播教室。 | (1)每个教室和满足安装条件的实训室配备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实现互动教学功能,能满足教学需要。 | 查看现场、资产账目 | 2 |
(2)具备智能型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实现教室内主要电子设备的集中控制。 | 2 |
(3)建有满足语音、视频等各类数字资源开发、教学展示、观摩和互动研讨需要的工作场所和设备。 | 21 |
(五)仿真实训系统环境(98分) 1.建设数字化技能教室; 2.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室; 3.建设互动体验室; 4.建设仿真实训虚拟环境。 | (1)每个主干专业至少建设1个数字化技能教室。具有必要的技能训练实物装备;具有支持技能训练的虚拟仿真训练软件;具有与相关工场对接的信息通道;具有实时摄录像设备;具有考试考核平台。 | 查看现场、资产账目 | 3 |
(2)每个主干专业至少建设1个虚拟仿真实训室,具备仿真实训虚拟环境,满足虚拟实习实训需要。 | 43 |
(3)对于特定专业课程建立互动体验室。体验室包括视景系统和仿真系统。 | 2 |
(六)数字通讯系统(108分) 1.建有数字广播系统; 2.建有数字电视系统; 3.建有数字会议系统; 4.建有数字宣传系统。 | (1)建设基于校园网络,完全数字化的单向、双向及多向音频扩声系统。每个教室、功能实训室、公共开放区域均安装有数字广播系统,覆盖整个校园。支持分区广播、消防报警、紧急呼叫报警和其它紧急广播的功能。 | 查看现场、资产账目 | 2.52 |
(2)建设基于校园网络的校园电视台综合平台,实现点播、直播及媒资管理。构建校园电视台节目制作团队,建立运行机制,校园电视台运行常态化。 | 32 |
(3)建设基于校园网或互联网的数字会议系统。实现跨校区、跨地域的同步或异步远程视频会议或教学。系统方便、高效、快捷,支持多种移动终端。 | 2.52 |
(4)建设基于校园网的数字宣传系统。在学校各个主要场所根据需要布设各类大屏。根据要求可将各类媒体信息通过网络及时传递和播出。 | 2 |
(七)校园安全防护系统(108分) 1.数量符合规定; 2.以校园网为传输平台; 3.配套子系统联网运行,统一管理和控制; 4.全面覆盖校园; 5.有专门的维护管理人员。 | (1)学校配备1套智慧校园安防系统,能够与当地公安部门的安全防范系统联网。 | 查看现场、资产账目 | 32 |
(2)安防系统以校园网为传输平台,实现对校园视频监控、入侵报警、出入控制、电子巡更、电子监考、消防报警、紧急呼叫(求助)报警、紧急广播系统的统一管理和控制。 | 2 |
(3)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部署消防报警系统、紧急广播与疏散系统、视频智能识别系统、应急/紧急求助系统和其他特殊类型安防子系统。 | 2 |
(4)安全防护范围涵盖校园的所有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 | 32 |
(八)物联网设施(1210分) 1.应用管理和权限管理符合要求; 2.传感网络和设备符合要求; 3.智能控制功能达标。 | (1)学校配备1套物联网管理系统,能够集中管理分布校园各处的基于物联网的终端设备,并可对这些设备所产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 逐项对照检查 | 65 |
(2)学校实现有分区域水电用度管理、公共区域照明自动控制管理、制冷(热)设备温度集中控制管理、设备标签电子化等具体物联网应用。 | 65 |
五、组织保障队伍与 管理(20630分) 五、组织保障队伍与 管理(20630分) | (一) 机构队伍(48分) 1.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常态化; 2.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研究团队; 3.有专职维护管理人员; 4.队伍结构合理,待遇得到落实。 | (1)学校有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或主管副校长任组长,并定期召开专项工作会议,每年至少2次。 | 逐项对照检查 逐项对照检查 逐项对照检查 | 12 |
(2)单独设置中层管理机构(教育信息中心或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职能明确并常态化开展工作,信息化专业人员结构合理、队伍稳定、待遇落实。 | 321 |
(3)智慧校园建设维护专职人员6人以上,中级以上职称不少于2人,岗位结构合理。 | 321 |
(4)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研究团队6人以上。有校外专业顾问成员2人以上。 | 12 |
(二)人员培训 (6分) 1. 组织师生信息技术培训; 2. 定期组织校内交流、研讨、比赛活动; 3. 组织外出培训、参赛、研讨活动成效好。 | (1)每年对学生开展信息化应用培训与指导服务。 | 1 |
(2)每年开展2次以上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 | 1 |
(3)定期开展校内电子教案、课件、微课、网络课程制作交流、研讨、比赛活动。 | 1 |
(4)管理员定期参与地区组织的智慧校园培训、比赛、研讨活动。 | 1 |
(5)管理员能够解决本校智慧校园建设和维护中的常见问题,能够指导用户有效应用各项服务。 | 1 |
(6)研究团队能够为本校智慧校园的升级改造提出具体方案,并能不断挖掘智慧校园的新应用。 | 1 |
(三)制度、规划与经费 (68分) 1. 地方政府有配套的经费投入制度; 2. 有科学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3. 有完善的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 4. 有合理的智慧校园应用绩效考评制度。 | (1)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资金列入各级财政教育经费预算。 | 1 |
(2)各级财政建立从公用经费中列支智慧校园资源建设和运营维护经费的常态保障机制。 | 12 |
(3)学校用于数字资源、数字化实训系统的建设经费不低于生均公用经费的10%。 | 2.52 |
(4)既有合理的智慧校园短期规划(每年、每学期规划),又有3-5年中期规划。有年度信息化工作计划和总结,有定期工作例会记录。 | 1 |
(5)有智慧校园管理和使用的各项制度。 | 0.51 |
(6)有智慧校园应用绩效考评制度,并与职称评定、各类奖励挂钩。 | 0.521 |
(四)运维与安全管理(48分) 1.建有运维管理体系; 2.有运维专项资金; 3.建有安全保障体系; 4.系统及数据安全达标。 | (1)建立运维管理体系,针对智慧校园各系统采取相关的管理办法和技术手段,对运行环境和业务系统等进行维护管理,保障智慧校园稳定运转。 | 逐项对照检查 | 12 |
(2)设立运维专项资金,每年投入的资金不少于信息化总投入的5%,且逐年增加。 | 12 |
(3)建立了较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涵盖网络系统安全、计算机系统安全和信息安全等范畴。 | 12 |
(4)各类系统及数据安全达到国家要求标准,开展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智慧校园运行安全稳定,全年无重大安全事故。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