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 校园环境 35分 | b1 信息化机构队伍 | 设立由校领导任组长的智慧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并定期召开信息化工作会议。每学期至少1次,有相应的会议记录和过程性材料。 | 1 | 会议记录 | 信息中心 |
将信息化工作列入学校学期和学年计划,并有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 1 | 学校计划 十三规划 | 党政办 信息中心 |
有中层管理机构(如电教中心等),有学期工作计划与总结。 | 1 | 信息中心计划、总结 | 信息中心 |
四星级高中两名,其他学校一名专职网管员。专职管理人员需持市级(含)以上网络安全证书或相应证书。 | 1 | 证书复印件 | 信息中心 |
b2 专项经费制度和管理规章制度 | 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重点项目、运营维护经费列入预算并实施。提供近三年的教育信息化投入经费账目与设备验收清单复印件。 | 3 | 账目与设备验收清单复印件 | 计财处 |
学校有信息化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年度发展计划,健全信息化设施使用、管理、维护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有利于加快信息化发展,提高师生信息素养的激励评估机制。 | 1 | 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 | 信息中心 |
b3 硬件设施 设备 | 生机比符合江苏省教育技术装备i类标准,小学达到10:1,初中达到8:1,高中达到6:1,教师用机配比达到1:1。 | 1 | 电脑清单 | 信息中心 |
所有教室和多功能场所装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并配有一定数量交互式教学系统。 | 2 | 多媒体分配 | 信息中心 |
计算机网络教室不低于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满足信息学科教学与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求。 | 1 | | |
义务教育阶段建有1-2个可容纳整班学生阅读的电子阅览室,定期开放。 | 1 | 电子阅览室图片 | 信息中心 |
建有数字化实验室、数字化学习教室、智能机器人实验室等功能教室,职业学校要建有数字化技能教室、仿真实训室。 | 2 | 仿真实训室材料 | 实训处 |
b4 校园网络 设施布局 | 校园场所网络信息节点全覆盖。 | 1 | 网络设备清单 | 信息中心 |
主干带宽1000m及以上,保证100m到桌面。 | 1 |
接入教育城域网。 | 1 |
建有可管理的校园无线网络,方便学校教学、办公、学生活动等场所的网络应用。 | 2 |
a1 校园 环境 35分 | b5 校园音视频系统 | 有独立的智能广播系统,可分时可选址播放各类音频信号,实现任意分区编组功能和无线远程控制功能,同时实现学校应急广播。 | 1 | 广播室清单、图片 | 信息中心 |
校园闭路电视系统(或网络视频系统)可实现高质量、多频道、多功能的电视信号校内转播,实现自办节目、召开电视会议、播放教育教学录像等功能,覆盖全部教学场所。 | 1 | 闭路电视图片 | 信息中心 |
建立影视制作中心或校园电视台,并定期播放教育教学视频。 | 2 | 电视台节目清单 | 团委 |
b6 校园安全监控保安系统 | 建有校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安防点位布置合理,设施到位,有专人值守(保安或门卫),并与110联通,实现实时监控,在校园网内通过账号可以实时查看。 | 1 | 监控图片 | 信息中心 |
b7 网络中心 | 建有满足全部应用的服务器,实现各类应用程序数据互通的分布式应用系统。运用虚拟化技术提高服务器的使用效率,建立服务器运行档案。网络信息点覆盖所有教育教学场所,提供端口对照表与维护记录。 | 2 | 图片、维护记录 | 信息中心 |
建有防火墙系统、网络监控系统、上网行为管理、防病毒等系统。有相应的信息安全应急机制。保存至少30天的可查询到每个用户的网络访问记录。 | 2 | 图片、维护记录 | 信息中心 |
网络中心达到“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中教育装备标准要求。 | 1 | | |
b8 门户网站 | 门户网站美观大方、功能完善,能集成学校各种信息资源,及时、有效提供各类信息服务。 | 1 | 网站截图 | 信息中心 |
能集成学校各种信息资源,并为师生提供统一授权、单点访问学校内部相关系统,学校网站符合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相关要求。 | 2 | 网站截图 | 信息中心 |
网站上有省、市、县级教育部门网站,省公共服务平台的链接。 | 1 | 网站截图 | 信息中心 |
符合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一级的要求。 | 1 | | |
a2 教学资源 20分 | b9 学科教学基础资源库 | 采用各种形式(购买、自制、下载、链接等),建立学科教学资源库,资源覆盖所有年级所有学科并有一定的存量,可在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充分运行。 | 6 | 合同 截图 | 信息中心 |
b10 校本网络课程资源 | 根据自身优势,建有学科专题学习、教育教学科研、各类活动开展、教师博客(群)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各类特色专题网站,并保持常态更新。 | 3 | 截图 | 信息中心 |
b11 网络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 学校加入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引导教师上传资源到各级各类教育资源网、专题学科资源网站,80%的教师每学期至少有2件教育资源上传到市级以上的教育资源平台。 | 8 | 人人通平台截图 | 信息中心 |
b12 数字化资源 | 能共享使用适合师生阅读的电子图书和电子期刊等数字化资料,并能够通过电脑、教学一体机、平板电脑、手机终端等媒体阅读,阅读资源丰富,检索方便。 | 3 | 截图 | 信息中心 |
a3 管理应用15分 | b13 使用办公和即时通讯 系统 | 基于校园网络、4g环境下,利用手机终端、平板电脑等新媒体,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手段,实现无纸办公,家校互动。 | 3 | 截图 | 信息中心 |
b14 使用“教育卡”人人通系统 | 在身份识别、教育教学、校园服务等方面,为师生校园生活提供便利。 | 2 | 一卡通图片 | 信息中心 |
b15 使用教师人事管理、绩效评估系统 | 有完备、及时更新的教师业务档案等人事管理系统。包括基本信息、教育教学情况、获奖信息、论文发表、年度考核、晋级晋升等。 | 2 | 截图 | 信息中心 党政办及时完善系统 |
b16 使用教务 管理系统 | 实现网上教务排课、学生选课,以及教师课务调整实时通知。 | 2 | 截图 | 信息中心 教务处及时完善系统 |
b17 使用综合素质评价系统 | 对学生素质能力进行科学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素质能力和发展水平。更新及时、查询方便。 | 2 | 截图 | 信息中心 学生处及时完善系统 |
b18 使用资产 管理系统 | 实现校产管理和物件报修高效化。更新及时、查询方便。 | 1 | 截图 | 信息中心 后勤处、计财处及时完善系统 |
b19 使用实验室管理系统 | 对实验教学、实验成绩、仪器设备、实验信息等实行数字化管理。更新及时、查询方便。 | 2 | 相应佐证材料 | 实训处 |
b20 使用图书 管理系统 | 能够实现图书入库、图书查询、图书借阅、图书统计、新书推荐等功能,图书馆全面采用数字化管理。 | 1 | 相应佐证材料 | 教务处 |
a4 教学应用 20分 | b21 构建智慧 课堂 | 智慧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资源有效利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学习环境。 | 2 | | |
积极推进“翻转课堂”、“电子书包”等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数字化学习工作,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智慧课堂示范课。 | 2 | | |
b22 开通网络学习空间 | 利用智慧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80%师生开通实名注册的网络学习空间。 | 3 | 人人通空间截图 | 信息中心 |
b23 建有网络视频录播系统和物联网感知系统 | 建有视频录播、物联网感知系统,每周至少一次使用该系统推广优质课堂教学资源并上传到校级以上的资源网站。 | 2 | 录播教室图片、系统截图 | 信息中心 |
b24 教学资源与学科课程深度融合。 | 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整合。50周岁以下的男教师和46周岁以下的女教师能够利用相关教育资源和素材进行网上电子备课并有电子教案。 | 3 | 电子教案清单 | 教务处 |
a4 教学应用 20分 | b25 教育技术研究活动有效开展 | 学校内教研组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基于网络的集体备课或者教研活动,校际间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基于网络的教研活动或网络结对活动。 | 2 | 相关佐证材料 | 教务处 |
每学期至少1次参与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教育技术研究活动。 | 2 | 会议材料 | 信息中心 |
按计划开展课题研究,研究经费有保证,至少有一个市级以上教育技术相关的课题研究。 | 2 | 课题材料 | 信息中心 |
b26 定期开展教师信息技术专题培训 | 结合智慧校园建设,各中小学每学期至少举办1-2次具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从2015年到2017年,每位教师要参加不少于50学时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专项培训。 | 2 | 培训材料 | 信息中心 |
a5 信息技术应用 10分 | b27 及时总结教育技术应用研究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成果。 | 有相关的教育技术方面的论文、论著等。提供相关获奖证书、图片、视频、网页链接等。 | 2 | 论文证书复印件、发表网站截图 | 教科处 |
b28 网络管理员水平达标 | 学校网络管理人员必须持有市级以上网络管理或网络安全管理证书,至少每两年参加一次网管员专职培训并合格。 | 2 | 证书、培训材料 | 信息中心 |
b29 积极开展师生信息技术创新实践活动 | 以开展科技活动为契机,结合社团、兴趣小组等载体,开展电脑制作、网络作文、信息技术、科技创新等活动。 | 3 | 社团资料 | 团委 |
积极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与信息化相关的竞赛并获奖。 | 3 | 信息化教学获奖材料 | 教务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