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正文

东台市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 动 方 案

2018年09月29日 19:00  点击:[]

东台市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

一、活动目标

为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的主体作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推动信息化手段和数字教育资源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活动,使每位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自觉应用信息技术,能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上好一堂课;建设一支善于应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优秀教师队伍,使每一堂课都有一位引领本地信息技术应用的教学名师;形成一批精品课程,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推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在教学中的深度融合。

二、活动对象

全市中小学校(包括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和普通高中等)各年级、各学科教师均可参加。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和市、县(市)各级各类名师、优秀教师必须参与晒课所有45岁以下年轻教师必须参与晒课;鼓励全体教师参与晒课 全市各学校年度参与网上晒课教师数见表(附件4)。

三、活动内容

(一)实名注册

所有参与晒课的教师实名制注册。

(二)网上晒课

各校要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一师一课栏目(简称国家平台网址:http://1s1k.eduyun.cn/),组织教师在平台上实名制注册,网上晒课。成立学科指导组在晒课前进行线下研课,对每节课进行指导。选定工作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信息管理员,负责督促,对本校的晒课上传工作进行技术辅导。

教师所提交的网上晒课内容应包括四项要求:一堂完整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所用课件及相关资源(或资源链接)、课堂实录和评测练习等。课堂实录(指教学过程视频)应展现课堂教学的所有内容,过程完整,画面清晰。建议进行适当的后期剪辑处理,在适当环节插入教学资源呈现画面,保证资源呈现画面清晰可见。 “优课”视频制作要执行技术标准(见附件1)。

(三)优课评选

为鼓励广泛参与,各学校原则上每年每个年级每个学科每个版本每堂课推荐1优课参与推荐评选,同一教师原则上只推荐1优课(推荐表见附件2)。

(四)技能培训

为了使教师更好地参加晒课,各学校可组织运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实施教学的校本培训。

(五)应用推广

活动评选出的优课可为教师课前备课、课中上课、课后评价、自身专业发展等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提供参考和借鉴。鼓励教师探索利用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融合的不同方法和多种模式,踊跃展示自己的优秀课堂教学,促进生成性资源不断推陈出新,形成示范性资源体系,推动数字教育资源在不同教学环境下的应用,形成人人用资源、课课有案例的教学应用环境。

四、考核激励

(一)对各校组织工作进行考核。

活动期间,将按照各校组织参加晒课的教师数与该校教师总数比例、获得省级优课比例、获得国家级优课比例和开展教研活动数等对各校进行考核。

(二)对教师参与活动贡献值进行考核。

凡参与晒课的教师可获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教育培训10学时;获盐城市、省及国家级优课可认定完成专项培训50学时。

(三)把教师参加活动情况纳入教师专业发展档案,作为教师职务(职称)评聘、考核评价和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把获得市级及以上优课作为教师参评国家、省市县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名教师、学科带头人等的基本条件之一。各校把组织开展活动情况作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附件1

“优课”视频拍摄制作技术标准

根据优课活动的需要,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主要包括视频课的音视频录制、后期制作和文件交付等基本技术规范。

一、前期录制要求

()课程时长

每课时长应在35—45分钟之间。在视频的后期制作中,应编辑删除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录制场地

录制场地应选择授课现场,可以是课堂、录播室等场地,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要求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

()课程形式

成片统一采用单一视频形式。

()录制方式及设备

1.拍摄方式:根据课程内容,采用多机位拍摄(3机位以上),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课堂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

2.录像设备:摄像机要求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推荐使用高清数字设备。

3.录音设备:使用若干个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质量。

4.后期制作设备:使用相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

教师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ppt、音视频、动画等)认真检查,确保其文字、格式规范,没有错误,符合拍摄要求。

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

二、后期制作要求

()片头与片尾

片头不超过10秒,应包括:学校logo、年级、版本、学科和课题名称、教师姓名、职称、单位等信息。

片尾包括制作单位、录制时间等信息。

()技术指标

1.视频信号源

(1)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2)信噪比: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无明显杂波。

(3)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2.音频信号源

(1)声道:中文内容音频信号记录于第1声道,音乐、音效、同期声记录于第2声道,若有其他文字解说记录于第3声道(如录音设备无第3声道,则录于第2声道)

(2)音频信噪比不低于48db

(3)声音和画面要求同步,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等缺陷。

(4)伴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大忽小现象。解说声与现场声无明显比例失调,解说声与背景音乐无明显比例失调。

三、视、音频文件要求

()视频压缩格式及技术参数

1.视频压缩采用h.264/avc(mpeg-4 part10)编码、使用二次编码、不包含字幕的mp4格式。

2.视频码流率:动态码流的最高码率不高于2500kbps,最低码率不得低于1024kbps

3.视频分辨率

(1)前期采用标清4:3拍摄时,请设定为 720×576

(2)前期采用高清16:9拍摄时,请设定为 1024×576

4.视频画幅宽高比

(1)分辨率设定为 720×576的,请选定 4:3

(2)分辨率设定为 1024×576的,请选定 16:9

5.视频帧率为25/秒。

6.扫描方式采用逐行扫描。

()音频压缩格式及技术参数

1.音频压缩采用aac(mpeg4part3)格式。

2.采样率48khz

3.音频码流率128kbps (恒定)

4.必须是双声道,必须做混音处理。

()封装

采用mp4封装。

四、提交方式

上课视频和相关文件上传到规定平台上。

上一条:提升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时效性 下一条:2018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大赛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