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务管理 >> 正文

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的意见

2018年11月15日 02:14  点击:[]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东台分院 江苏省东台中等专业学校

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的意见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近几年,我校教学工作在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得到长足的发展,有效教学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正逐步从独具特色的“活动单”、“任务单”课堂教学模式向“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转变的过程中,教学质量正稳步提高。为贯彻落实江苏省教育厅《教学管理规范》的要求,促进学校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现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省市教学工作的要求,在学校《教学过程和质量控制程序》的基础上,就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学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 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坚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通过改善教学过程,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素质成长提供多样化的环境和机遇,促进教育公平。

坚持树立终身发展的教育观。要从基础教育的性质出发,尊重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成长规律,保护青少年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热爱学习、幸福成长的过程。

坚持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要从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不同类型班级的实际出发,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注重基本能力的养成,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发展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进一步规范执行教学环节

教学工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工作有基本规律可循,是门科学,但又是一门生动活泼的艺术。计划制定、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批改、考查考试是教学的六个基本环节,应环环扣紧,环环落实。

(一)认真设计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整个学期进行教学的依据,是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每学期开学后1周内,各学科都要制订出本年级的教学计划,且按时上交教研组长、系部审批,报教务处核准。

1 制订教学计划,做到三个熟悉。

①熟悉课标:明确本科教学目的任务,了解教学内容的安排,弄清本科应遵循的原则;②熟悉教材:通读教材,理解教材的内在联系,了解教材编写意图,明确各章节在整体中所处的地位,明确本学期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的重点、难点。③熟悉学生:通过学生质量分析统计,了解学生双基能力学风方法四个方面的情况,认真与前任任课教师、班主任交谈,做到初步地确切地掌握所教班级学生的概况。

2.教学计划要具备以下内容:指导思想、学生情况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及措施、单元(章节)和课时计划、主要活动安排五部分组成。附:教学进度、周课时进度安排。

3.教学计划应根据教学实际和兄弟学校(联考学校)进度进行适当调整。

(二)认真备课

备课是教师的职业劳动。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它的基本任务是在把握课标、吃透教材、摸清学情的前提下,按照教学规律和现代教育原则,进行课堂教学的创造性设计。不备课是渎职行为,严禁全盘照搬或抄袭他人教案;严禁不备课进教室授课。备课要遵循四个步骤:

1.个人备课:个人备课要做到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专业、备教法,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在五备的基础上,设计教学过程,写好备课笔记。

备课标:在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本科教学目的任务,了解教学内容的安排,弄清本科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备教材: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内在联系,明确本章(单元)、本节(课)教材在整体中所处的地位。提出对教学目的的要求、重点、难点的个人看法,提出三维具体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落实的措施方法。

备学生:要全面地了解所教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水平、兴趣爱好和需要、思维特点和学习能力、思想状况和学习习惯等方面所存在的共性特点以及个性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打好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各有所得的要求,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到发展。

备教法:要认真研究“做学教合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研究教学内容与培养学生“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关系,精心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选择教学方法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提高,实现在教师组织指导下的学生有效学习。

2.集体备课:每一或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日要组织集体(集中或网上)备课,集体备课的任务是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点、难点(根据具体情况),统一课时安排,统一作业,统一检测,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建议。由专业(学科)教研组长执笔记录,系统地积累资料。

3.设计教案

在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个人要认真设计好教案。教案是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授课计划,教案的设计力求做到基础知识和发展智能、认知结构和认识规律、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统一。要根据教材内容和课型,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教案的书写要规范完整,一般包括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含有统一的例题、习题)、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课时计划要体现出本节课教学统一实现的全过程。教学过程要落实教学目标,体现教学结构,反映教学方法,突出学法指导,突破重点难点。所用教案要以“活动单”、任务单形式呈现,并充分体现“做学教合一”的思想。

要求30周岁以下的教师重在规范,要写详案;30周岁以上教师可采用电子教案,要实现二次备课,要有新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要善于总结经验,逐步形成教学理论。提倡超前备课一周以上(选修学科不得低于2课时)。

4.上课前复备。上课前要进一步熟悉教案,如发现设计不当或错误之处,应及时加以调整或修改。

(三)认真上课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务必坚持“做学教合一”的教学模式的理念,体现以“做”定“学”,先“学”后“教”。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1.严格执行课堂常规。

1)按课表上课。课程调度权属系部,教师不得擅自停课,私自调课、代课。

2)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上课前准备好教材、备课笔记、教学案、教具、小黑板等,使用课件的要提前调试好电脑。小预备铃结束后(课前3分钟)到达教室门口候课,目视学生做好上课准备,使其安静;上课铃响开始上课。

3)教师要精神饱满,举止文明,穿着大方,仪表端庄。教态亲切热情。上下课均与学生使用礼貌语言。

4)教师在教室内,严禁使用通讯工具(手机),不吸烟,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不随便离开教室,不拖堂,一般情况下不坐着上课。

5)尊重、爱护和信任学生,不准侮辱、歧视、讽刺挖苦学生,任何情况下,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准将学生赶出教室或学校,对于上课打瞌睡的学生给予及时提醒。

2.坚持“做学教合一”,采用“四有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四有”是指“有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有教学媒体辅助、有当堂检测、有科学板书”等课堂必备条件,“五步”包括“情境引入、指导自学、合作探究、巩固反馈、检测矫正”等课堂教学步骤,杜绝满堂灌、注入式教学,要精讲巧练,讲练结合,要根据专业课程特点和班级类型,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原则上,教师纯讲授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学生学习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15分钟,学生练习时间不少于10分钟。要时刻牢记课堂教学“六字策略”即 “低、小、多、快、强、高”(“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强矫正、高达成”)等课堂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优化教法与学法。

3.认真落实课堂(车间)训练。要加强课堂练习的研究与指导,精心准备,训练落实。既要防止题海战术、盲目的多练,又要防止教师包办课堂,不给学生思考和练习的时间。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巡视,重点辅导后进生,掌握典型错误,摸准学生障碍点,及时收集反馈信息,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评,力求当堂解决问题。

(四)认真设计和批改作业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巩固和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十分重视作业的阶段性、目的性、计划性、针对性。

1.每节课均要布置适当的作业,原则上作业次数与课时数相当。

2.每次作业均要精心设计,做到:

①形式要多样。根据学科特点可以采用口头、书面、实验、调查等。作业题应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可设计必做题、选做题,不同程度学生的作业分量允许适当增减(分层次布置作业)。

②选题要精当。精心选题(凡布置的作业,教师都要先做一遍),难易适度,体现梯度,要重视系统训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效使用教材中的课后练习题、习题和复习题。

③总量要控制。理论教学过程中要应结合专业(学科)知识要求,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作业次数和作业量要智谋,周作业量按学生完成时间约等于周学时数的1/2为宜,并及时批改、评分、评讲,作业成绩登记在《学生成绩记载簿》上。实习教学过程中每个课题均应结合技能要求,布置适当的技能课题,并及时评分、评讲,工件检测成绩登记在《学生成绩记载簿》上。

3.凡布置的作业都要及时批改,全批全改,对于共性问题要及时讲评。

4.批阅作业一律用红笔。一律采用百分制。

5.作业批改使用同一的符号:正确打 “√”,错误的打“×”或在错误处划线,部分正确的打“√”;对“×”“√”之类的作业都应要求学生订正。

作文批改符号:错字“×”;别字“√”,错别字订正“∩”,订正后关门“□”,漏字“”;用词不当“……(?)”;病句“ (?)”;佳句“~~”,特佳者还可在句末再加“!”。作文要有眉批、边批和总批;部分同学实行面批要重视批发后的讲评,提高批改效益。

6.教师在批改时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给出适当的评语,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认真作业;提倡面批或部分面批。

(五)认真进行教学评价

考查和考试是检查教学效果的两种基本方式。课堂提问,随堂测验,检查作业,单元测试、周测、月考等,都属于平时考查,是形成性检验。主要作用是帮助师生收集反馈信息,发现学习进程中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排除学习障碍,因此是诊断性的。平时成绩要如实记载,按实统计计入总评。

按教学计划开设的课程都要进行考试。考试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要求,以教材为依据,注重双基,关注能力,难易度适中,有一定梯度,一般可按70%基础题,20%综合题,10%提高题的层次安排,重在考查学生的能力,减少机械性的、死记硬背式的题目。课程考试不合格率控制在5%以左右。

三、 进一步完善教学考核机制

1.教学常规管理与检查:针对以上意见,系部要分期初、期中、期末和专项进行检查、教务处不定期进行抽查;每学期由由督导室牵头,督导检查不少于1次。行政人员随机听课检查,并查阅相关教学资料,并与检查对象进行有关交流,了解情况,作必要的指导。

系部教学资料检查内容包括计划执行、备课笔记、学生作业、听课笔记、《学生成绩记载簿》等五个方面,每个方面占20%权重,每次检查的结果都以分数计入档案,四个分数的平均分就是教师这学期的教学资料最后得分,其得分在双量考核中折算成10分直接另计。

2.教务处、行政人员抽查教学资料分数将汇总给系部进行平均。学期学校督导情况按双量考核的要求执行。

3.系部及学校值日人员查实教师在上课、早晚自习期间接听、玩手机的,第一次警告,第二次双量中扣2分,第三次学期及以上双量考核直接定为合格。

二〇一八年十一月八日

上一条:系部教学工作(月)考核办法 下一条: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办法(简称“双量考核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