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生于1997年5月,2012年9月到江苏省联合职业学院东台分院12汽修大专班就读。在校期间创业、学业两不误,能够积极配合老师做好班级团支部的宣传工作,圆满地完成学业,在创业的道路上也一路摸索,打拼出自己的一点小事业。在班级,甚至学校,有较好的人际关系,沟通能力较强,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是个活泼大方的阳光男孩。
在创业的道路上,王浩从不畏艰辛,无论遇到怎样的挫折,都能勇敢地去面对,也能主动征得各方帮助,化解危机。是一个比较有商业天赋的学生。在校期间经过三次创业,为他将来走上社会建立自己的实体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王浩,1997年出生于苏北小县城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双双从事餐饮服务行业。从小受父母经商理念的熏陶,立志要闯出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
2012年,王浩到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东台分院12汽修大专班就读,进入大专班的第一天起,他便下定决心:不再向父母伸手,要做到经济上的独立。
在与父母辈的交流中,他意识到了大学生毕业后将会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于是,他就有了上大学后一定要自己挣钱的想法。从网上看到一个个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改变自己命运的励志故事,头脑灵活的他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成功人士,单靠找一份好工作是实现不了的,必须从底层做起,走自主创业的道路。
一、初入大专,掘得第一桶金
2012年8月31日,王浩到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东台分院报到入学。环顾周围的同学,绝大多数都是家境一般或比较贫困,有钱人家的孩子是不会到职业学校读书的。然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正处在十七八岁的青春年华谁又不爱打扮呢?学校里女孩子多,消费水平普遍较低。认清这一点后,王浩找到了他人生的第一个商机——卖廉价的饰品。
王浩的创业从在宿舍大门外的推销开始。第一次进货,他就亏了本。“那一批货花了300元,全是耳钉、项链等小饰品,但我没经验,进价非常高,超过学校小商店的价格,最后只好赔钱卖,总共赔了50多元。”
这次教训让王浩开始学会“价比三家”,原先当地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是他唯一的进货渠道,第二次进货,王浩连续跑了2天,掌握了每一家的价格。回家后又利用网络在淘宝搜索,通过对比,他终于发现了网络上的商品价格比实体店要底得多,一个饰品可以卖到原价的两到三倍。
一个星期进一次货,每次都能淘到低价的商品,“王浩的饰品价格低,而且样式多”,这样的消息已在学校广为流传。因为他进货频繁,很多商家愿意和他达成协议,卖不掉的可以在经营范围内随意调换其他商品。一开始他只卖饰品,后来又加上工艺品。每天中午、晚上各1个小时,王浩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他说:“卖饰品,是我最自由也是最轻松的阶段。”后来学校不允许在宿舍门外设摊,他将积压的货全部送给了同学,把赚的钱积累下来,准备着下一场投资。
二、寻求合作,最终分道扬镳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王浩除了学习好专业课外,还不时在网上研究一些法律、心理学、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他认为,搞推销和倒卖纯属个人行为,还没有完全融入社会。要创业最好还是先融入社会,在社会中去体验,懂得如何把学到的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大专三年级,王浩在与母亲一起购买瓜子时,把视线移向了散装食品。“如果能在市场上找到口味比较好的散装食品,将它们成批收回,再申请自己的商标,用小包装再打向市场,一定能赚到很多钱。这就是产品的品牌效应。”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年代,无数企业“抓破脑袋”寻求发展良机,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技高一筹者才能够取得成功。而运用精细化营销,就是一种技高一筹的做法。
说干就干,但这个项目需要比较大的投资,他一个人承担不来。当他和父亲的一个朋友谈及此事,对方很快决定与他合作。经过前期的准备,经营两个月下来,他们的食品店门庭若市。但由于王浩的社会经验不足,这次的合作,最终以他被排挤出来而告终。有了这次经历,王浩决定,今后无论做什么,都要他自己独资经营。
三、转向网络,扩大经营空间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升,很多学生都用上了手机。但学生手机的质量一般都不太好,维修是经常要面临的问题。同学们都知道王浩消息灵通,需要修手机的都来找他帮忙,一开始,他都是帮同学们把手机拿到市区找人修,渐渐地,他发现网上也有人专门接单为人修理手机,从中赚取差价。王浩告诉自己,新的商机来了!
经过在网络和学校的调查,学生对于充电宝、手机膜、手机壳、充电器、手机饰品等手机附属产品的需求量比较大,低价手机市场也很好。但经过市场调查发现,就算是风靡全球的苹果手机,也不过只能赚取100至600元的差价,而且需要的投资大,销售量小。所以他决定投资手机附属产品同时接揽手机修理的生意赚取差价。虽然不能赚得很多,但对于一个在校学生而言,的确是一份轻松而稳定的收入。
王浩现在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小老板。就连学校的老师要买个什么手机配件的也都来找他。这几年除了给自己交学费、生活开支,王浩给自己存了5万元钱。20岁生日时,他还给父亲买了一条粗粗的黄金项链,他说,这是他这么多年来对父亲唯一的回报。
四、长远规划,立足实体经营
据不完全统计数字显示,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则只有2%~3%,有97%~98%的大学生创业失败,专业人士分析,缺乏相关的创业教育和实战经验、缺乏“第一桶金”等都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王浩已经幸运地解决了其中的一些问题。
你可以像马云一样去创业,但是,收获马云那样辉煌或是“浮云”。不是每一个创业者都能成为马云,与此同时,并不是每一个创业者都不能超越马云。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创业者要有马云般的勇气——“其实最大的决心并不是我对互联网有很大的信心,而是我觉得做一件事,经历就是成功,你去闯一闯,不行你还可以调头,但是如果你不做,就像你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一样的道理”。马云提起当初,赞赏的是自己的勇气而不是眼光。创业之初总是伴随着艰难困苦的,关键要端正自己的心态,要具有迎难而上的精神,要放得下面子,大学生完全可以做好每一件事,工作并没有贵贱之分。
面临毕业实习,班上的同学纷纷争抢着去了当地比较大的汽车修理厂、4s店,王浩向汽车工程主任系了解了当地汽车修理行情后,结合自己的实力,最终选择了一家小小的门店——闵兴汽车装潢美容店。王浩说,这样规模的汽车装潢美容店正是他下一步的目标,不自己深入学习体验,怎能掘得真金?为此,他甚至关掉了自己的网店,一门心思的学习经营之道。汽车补胎、补漆、换雨刮器、装导航仪、贴膜……甚至最简单的洗车,他都一遍又一遍地认真地学习。“大的问题人家不会到我们这种小店处理,但只要是人家有可能到小店来解决的问题,我都要认真地学,自己不会又怎么开店?”只会操作还不行,王浩还详细了解店里耗材的品种,进货渠道,投资规模等等,“毕业半年内,我要让我的汽车装潢店运转起来!”最近的“不作为”只是在蓄势待发。
五、总结得失,期待更好发展
王浩说,他选择自主创业主要有三大理由:一、大学生自主“创业”本身就是一条出路。在今后的社会中,自主创业的人会越来越多,甚至会成为就业的主流,成为大学生毕业后就业的首选。二、选择自主创业一方面做起来会更有工作激情,更投入,从而更容易获得成功,这种成功是属于自己的。另一方面,就算失败,也是自己造成的,不会去怪别人,不会感到遗憾。三、大学生自主创业主要是能有一个空间来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
通过自主创业,他深刻认识到大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应积极地思考问题,更加关注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寻找知识的转化点。任何创业都应建立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不可急功近利。大学生创业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风险性和复杂性的实践过程,创业要素的配置是多方面的,除了新的创意外,还有资金、市场。
目前,虽然国家虽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但是大学生自主创业之路还异常艰难。大学生创业成为当前就业“热”中的“冷””选择。少数人的成功和多数人的失败表明,大学生创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指导、扶持、保护,使优惠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建立一条有效引导青年创业、有利于培养创业人才的“绿色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