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文学园地 >> 正文

冬日生活纪实(四篇)

2024年05月10日 09:18 杨银华 点击:[]

拾柴与烧荒


中国北方冬天的日子,因为冷,从自然生 态上而言,是一年四季中最枯荒萧条的季节。

小时候,春夏秋三季,乡下孩子们上学之 余,便是帮家长们做些割羊草、薅猪菜的活计。入冬田野没有了绿色,小小的年纪也不能闲着。此时,拾柴禾——便成为冬日里的另一项劳作, 也是冬日假期生活的主要内容。

北方的冬天漫长,华北平原上做饭取暖的 烧柴奇缺。那时候煤炭还是个稀罕物,更没有 电暖气灶了。于是,孩子们便在家长的安排下, 去向冬天的田野里要“烧”的——拾柴禾。有 一首儿歌记忆犹新:小麻鸭,坑边卧,爹挑水, 娘推磨,剩个小孩儿拾柴禾……

所谓的柴禾,也就是田野里落下的庄稼秸 秆、草沫树叶之类。由于“僧多粥少”,几个 小伙伴们手持筢子,挎个背筐,转悠了半天筐 中的柴禾也所拾无几。有次“新发现”收获不 小,那是一片集体拥有的荆条灌木丛,根茎不 仅耐烧而且得来容易,但那却是集体财产,按 现在来说也是破坏了生态。

山区里的烧柴也不富余,尤其是面临平原 的浅山区。如京东蓟州的盘山,除了山上的山 民们打柴自用外,山脚下老乡们地上草木已被 搂光,同要上山去分一杯羹。甚至山前平原数 里外的村民,怀揣几块凉白薯权作午饭,背筐 徒步起个大早儿也奔山上而去。翻山越岭一天 的时间,只为捡拾背回那一小梱柴禾棍儿。如 今好多山前 70 岁以上的村民,大都有过这样 的经历。

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大量煤炭进入 百姓家,冬日烧柴奇缺的困境迎刃而解。由于 拾柴者的减少,冬日的田野便逐渐地“荒”了 起来,柴草多了起来。也更没人远道上山打柴 去挨那份累了。于是,闲散的冬日乡下生活里, 孩子们便多了在田野里“烧荒”的乐趣。

所谓“烧荒”,就是点燃野地里的柴草以 供戏乐和“欣赏”。由于平原不比山区,所燃 的荒草又不是森林树木,再有只限于田间地头 也不连片,因此便没有火灾的隐患,只是给孩 子们带来了快活。冬阳下,缕缕青烟袅袅升起, 桔黄色的火苗在地上蔓延,围观的孩子们兴高 采烈地欢呼,为寒冷的冬日生活增添了几分“热 闹”。甚至还有的小学生触景生情,朗诵起“野 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来。

虽然放火烧荒也有灰肥还田的益处,但野 外放牧的农户少了冬野的饲草并不乐见。再以后,及至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斐然的当下,乡下 农家做饭取暖普遍实行了电力与燃气,一些牧 户按要求也实行了圈养,那野外的柴禾生长累 积得更加原生态起来。但出于防污染与防火灾 起见,这烧野荒的乐趣便也被禁止。不过,那 冬日里的田野暖色,却留存在了一些人的心目 中。

拾粪与捡煤渣


小时候,冬日拾柴禾之外的其它劳作内容, 便是拾粪便与捡煤渣了。如今乡下 60 岁以上 的人,大多都有过这种经历,而捡煤渣这种活 计,一些略上年纪的城里人,也都曾经有过。

所谓“拾粪”,主要是拾取人畜的粪便。由于冬闲,当年这必须干的“脏活儿”也发生 在冬季。那时农业生产条件有限,还没有大量 的工业化肥用于农业,农作物生长的肥力,主 要靠人畜粪便和草木灰土。农谚道“庄稼一枝 花,全靠肥当家”,于是,这粪便成为珍贵的 生产资料,拾粪也成为一项创收的活计。

当年农村还是人民公社生产队体制的集体 耕作,个人拾粪积攒交公后可换取“工分”补 贴家用。冬天的假日期间,放学了的孩子们除 去拾柴禾便是拾粪。家什是肩背一个粪筐手持 一把铁锨,多是在清冷的早晨呼吸冒着哈气便 出发了。村外的沟渠里,有时会发现冻僵了的 人便,这样倒更便于收拾。盖上一锨土,铲于 筐里,了却了视觉上的排斥。人便较畜便更具 肥力,工值更高,于是巴不得多拾到一些,便 顾不上也没有当下“讲卫生”的矫情。

但拾粪多是去拾驴马等牲畜的粪便,牲畜 是草食动物,粪便从视觉上更易被人接受。笔 者所在的村边是一条省道,多有从山区运煤的 外地毛驴车从此路过。这公路便是拾粪的重点 场所。当发现远远的路面上有几个黑点时,便 兴奋地徒步疾行而去。遇有同时发现的拾粪同 行时,那就谁先到谁拥有,同时到便均分。这 样等到放完寒假再开学时,粪便也便攒下了一 些,此后就交给生产队换取了微薄的报酬。

冬日里的另一项活计便是捡煤渣,即在扔 弃的废煤灰里,捡拾还未烧透的碎煤块再利用。现代京剧《红灯记》里曾有一句著名唱词“提 篮小卖拾煤渣”,其中的“拾煤渣”就是指此。捡煤渣的家什也多是一个手挎篮子,与拾粪相 比算是干净了一些。粪虽脏但不必用手直接接 触,而捡煤渣要借助一个短铁筢去扒,或用五 个手指头直接去搂挠。

笔者所在村紧邻一个小镇,捡煤渣的地点 多在供销社、卫生院、粮库等公家单位的大门 外侧。也只有公家单位才烧得起原煤和大手大 脚地将没烧透的煤灰倒掉。寒冬里,冰凉的小 手在废煤堆里不停地扒拉,扒拉出黑色的碎煤 便丢进篮子里。有时也得注意新出炉的煤渣以 免烫手。这样捡回沉甸甸的多半篮子煤渣后, 挎回家去填到自家的小煤炉里取暖过冬。

如今,农机化普及,畜力已罕见,化肥普 遍替代农家肥施用于农田,那拾粪的活计早已 远去。而城乡家家户户几乎都用上了电气水暖, 燃煤也不再是稀有的消费品,当下的孩子们更 不知捡煤渣为何物。但把远去的冬日生活“纪 实”下来,是为对当下幸福温暖生活的珍惜。


追野兔与捉麻雀


北方漫长的冬日里,除了拾柴禾、拾粪等 无奈的季节劳作外,也有充满乐趣的事情参与。这就是追野兔与捉麻雀。

冬日乡下的村外一片空旷,视野开阔,乡 下大面积的麦田里,枯萎的麦苗蛰伏在地表, 却正是野兔冬日觅食活动的场所。百无聊赖的 冬日里,三五成群的童伴们,也便同时到村外 去撒野。并幻想着能通过巧遇追打,围猎到一 只野兔分享其成。但多是遇上过、追逐过、累 得气吁吁却很少追到过的徒劳。如今想来,只 当是冬天假日里的体育锻炼罢了。

不过,也有看到专业猎人猎获野兔的“眼 福”作为补充。见那成年的猎人肩扛着一杆细 长枪管的猎枪,不紧不慢地行走在麦苗冬伏的 麦田里,是为寻找野兔。行话叫“打跑不打卧”, 意指有意去惊动卧伏的野兔使其奔跑,以便在 运动中开枪击中。当发现受惊的野兔奔跑时, 有经验的猎人枪击其前,随着一声枪响和一股 火药散砂的蓝烟,野兔多已会被击中毙命。此 时,也好像是我们俘获了兔子一样,一起跟着 欢呼起来。

也有能追着野兔的时候,但得具备气候与 地理条件,那就是下大雪后的原野。因为只有大雪封地后,洞中的野兔要出来觅食,但兔子 腿短,雪陷难出,这时野兔便失去了“一溜烟” 的快跑优势,易于被“大长腿”的人追上捕获。记得那年冬天雪后,我被一同伴喊去雪地追兔, 漫无边际地在茫茫雪原上奔走,还真的遇上了 一只。经过我俩共同的追赶,终于“长腿战胜 了短腿”,俘获住它的两只长耳,后交于大人 们“立功受奖”。

乡下冬日生活里,还另有一种捉麻雀的乐 趣。麻雀是与人厮守的最常见的鸟类,冬日里 野食难觅,麻雀更是依赖并活动于“人间”。它们多是在传统的农舍屋檐下做窝,过去存有 粮草的牲畜饲养棚房柁上,更是它们夜宿栖息 的地方。据说麻雀是“雀盲眼”,晚上便失明 不易飞翔。我们趁夜黑突然打开手电筒,寻觅 照射到它的双眼,使其茫然不知所措,玩伴们 相互配合着便容易捉到几只。

还另有一种捉麻雀的方法,即在冬日的院 落里,用短木棍儿支上一个或竹子或铁制的筛 子,另在立支的木棍儿上拴一细绳,细绳的另 一端直通到屋里边。然后在筛子下面洒上粮食 作为诱饵,待麻雀到筛下觅食时,在屋子里隐 蔽观察的人们便速拉细绳,将来不及飞跑的一 只或数只麻雀扣在其中。只是在起筛捉拿时, 难免有麻雀飞逃甚至一无所获。

如今,收枪禁猎,野兔和麻雀都已成为被 保护动物。冬日里,时可见田野里有野兔无所 顾忌地奔跑。麻雀也更是自在地飞翔或叽叽喳 喳地叫早儿,陪伴着冬日晨练的人们,为冬日 生活增添了大自然的生机乐趣。

冬钓与冬捕


冬天里气候寒冷,冰天雪地,北方野外的 水面皆已封冻,鱼儿已在冰面下的水里过冬, 但人们的休闲方式不会停止,供应市场消费的 水产品不能歇业,于是便出现了冬日生活里很 有看点的“风景”——冬钓与冬捕。

钓鱼作为一项户外休闲活动,春夏秋三季, 在河湖坑塘的水面上垂钓司空见惯。而“冬钓” 是在特定环境下的“特殊作业”,除去“独钓 寒江雪”里唐代文豪柳宗元的古诗画面外,在 现实的冬日生活中也屡见不鲜。虽“不鲜”, 也是一门独到的技艺,包括后面说到的冬捕。

乡下不缺的是河湖坑塘,严冬水面冰封后, 京津冀地区的冰层厚实也皆可载人。这样垂钓 者便能从岸边直接来到冰面上,更加亲水(冰), 更加接近鱼群。冬钓的技艺道儿,咱不细讲, 眼见的冬钓场景却有趣可人,先把冰层用冰镩 子凿开一圆口,捞出碎冰便向水下甩线布钩, 屁股不离小马扎地等待“坐享其成”。但需时 刻目不转睛地关注着冰口水下的动静,这样久 久地静坐又像是一种修行。

冬阳下已不需再支起阳伞遮阴,但脚下的 皮棉长靴必须配齐,因双脚是踩在寒冷的冰面 上,时间久了鞋薄脚会冻坏,马扎边的保温杯 里灌满了热茶,时不时地抿上一口赚赚暖和。这些个冬日的垂钓者并不孤独,除有一些钓友 相离不远外,冰面上更多有寒冷中的“看热闹” 者,他们流动着对各个钓点进行着义务巡视, 一起成为冬日趣味生活的守望者。

冬日冬阳下的冰面上,垂钓者与参观者已 成为剪影成为风景,那冬日里大面积的冰下捕 鱼更让人开了眼界。大东北查干湖的冬捕早已 成为“网红”,而京津冀地区的冰下冬捕,同 样是别具特色另又“网开一面”。怎样把冰封 厚实的水下鱼儿一网打尽,看客们发愁,那聪 明的渔获劳动者却自有解题方法。那年春节前 的寒冬腊月,笔者便在京东翠屏湖畔的一个养 鱼池边,目睹了这一辛劳而智慧的冬捕场景。

为赶在春节前供应市场,费时费事的冰下 冬捕冒着严寒开始了。这是一座长约 20 米、 宽约 10 米的长方形鱼池,首先是在鱼塘西侧 破冰形成连片水域作为整塘鱼的出口,再在东 侧凿开通长冰面,用两根直挺的竹竿儿拴着网 绳连带鱼网徐入水中,两根竹竿儿按鱼塘的宽 度南北分开,由人工靠塘边从冰洞口一节一节 地由东向西输送,待把竹竿输送完后,根据竹 竿的长度,又在竹竿的前部破冰找到竹竿的梢 头,然后手入水中继续向前输送。这样鱼网在 竹竿儿带动下于冰下覆盖了整个鱼塘的宽度, 直奔鱼塘另一端出口,使整塘的鱼儿网起鱼出。

如今,这冬日的生活内容不是渐行渐远, 而是仍在当下,除了打发幸福的休闲时光和满 足市场需求外,也成为枯寂冬天里的一幅世俗 风情画。


上一条:诗 四 首 下一条:学习新思想 争做新青年——“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综述

版权所有 江苏省东台中等专业学校

地址:江苏省东台市沿海经济区港城大道1号 联系电话:0515-60600906,0515-85451015 苏ICP备15006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