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东台分院
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一、专业与专门化方向
专业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代码580201)
专业方向:制造技术方向和控制技术方向
二、入学要求与基本学制
入学要求:应届初中毕业生
基本学制:五年一贯制
办学层次:普通专科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备机电产品、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维修、营销、初步开发等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四、职业(岗位)面向、职业资格及继续学习专业
(一)职业(岗位)面向
1.主要就业岗位:从事机电产品的制造及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员,安装调试员,设备管理维修员,电气技术员,质量检验员等工作。
2.其他就业岗位:从事机电产品的营销、生产现场技术服务、机电设备自动化改装等工作。
3.未来发展岗位:经过企业的再培养还可以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生产一线的主管、工段长、车间主任等工作。
(二)职业资格
1.应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四选一):
⑴机电设备装调工高级资格证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⑵维修电工高级资格证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⑶装配钳工高级资格证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⑷机修钳工高级资格证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2.有条件学生可取得的证书:
⑴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⑵制图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三)继续学习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本科相关专业。
五、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
(一)综合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事业心强,有奉献精神;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管理规定,为人诚实、正直、谦虚、谨慎,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科学文化素质: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良好的人文修养和审美能力;知识面宽,具有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能用得体的语言、文字和行为表达自己的意愿,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具有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终生学习理念,能够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3.专业素质:具有从事专业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具有遵守规程、文明操作、一丝不苟、质量第一的职业习惯;具有安全生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意识;具有科学探索的精神和创新、创业的初步能力。
4.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能适应岗位对体质的要求;具有健康的人格,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学会合作与竞争,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
(二)职业能力
1.能运用机械制图的知识,按照国家标准,识读中等复杂机械零件图样、简单装配图样和电气图样,具备运用CAD软件绘制中等复杂程度机械图样或电气图样的能力。
2.能运用机械制造的工艺知识,完成机械加工工艺卡片的编制。
3.能运用机械传动的基础知识,分析机电设备的基本结构;能正确操作常用的机械加工设备,具备钳工操作的基础能力和机械加工的基础技能。
4.能运用机电设备拆装的工艺知识,正确选用常用的工具、量具及辅具,完成典型机电设备的拆装。
5.能运用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进行电路分析和电气测量;能正确选用常用电工电子仪表,具备电工、电子操作的基础技能。
6.能运用液压和气压传动的基础知识,识读和分析中等复杂液压、气动系统图,具备典型液压和气动回路的安装、调试和维护的能力。
7.能运用可编程控制器(PLC)的编程技术,实现典型机电设备的PLC控制,初步具备PLC改造机电设备控制方式的能力。
8.能运用单片机控制的基础知识,实现机电产品的简单控制。
9.能运用机电一体化技术、通信接口技术等相关知识,分析典型机电一体化设备和产品的控制方式,具备机、电、液、气联动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的初步能力。
10.能运用机电设备管理、维护及保养的相关知识,对生产一线典型的机电设备实施管理、维护及保养。
11.能运用生产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知识,对机电类企业生产一线产品质量进行检验、分析、管理和控制。
12.具备机电设备装调工(或钳工、维修电工)高级的专业技能,通过考核鉴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六、教学时间分配表
学期 |
学期 周数 |
理论教学 |
实践教学 |
入学教育与 军训 |
劳 动/机 动 周 |
教学周数 |
考试周数 |
技能训练 |
毕业设计 |
企业实习 顶岗实习 |
内容 |
周数 |
内容 |
周数 |
内容 |
周数 |
一 |
20 |
15 |
1 |
钳工实训 |
2 |
|
|
|
|
1 |
1 |
二 |
20 |
15 |
1 |
机械零件测绘技术 社会实践 |
2 1 |
|
|
|
|
|
1 |
三 |
20 |
15 |
1 |
机加工实训 电工实训 |
1 2 |
|
|
|
|
|
1 |
四 |
20 |
13 |
1 |
电子实训 机加工轮岗实训 机械(电气)装调实训 |
1 1 3 |
|
|
|
|
|
1 |
五 |
20 |
12 |
1 |
电子实训 电拖实训 专业工种实训及考证 |
1 2 3 |
|
|
|
|
|
1 |
六 |
20 |
12 |
1 |
PLC编程与应用技术 电机控制调速技术 CAD/CAM(电气CAD)技术 |
2 2 2 |
|
|
|
|
|
1 |
七 |
20 |
10 |
1 |
PLC编程与应用技术 传感与检测技术 电机控制调速技术 气动控制技术 |
2 2 2 2 |
|
|
|
|
|
1 |
八 |
20 |
10 |
1 |
单片机应用技术 液压控制技术 机电设备装调实训 专业工种实训 |
2 2 1 3 |
|
|
|
|
|
1 |
九 |
20 |
6 |
1 |
机电设备装调技术训练 专业工种实训及考证 |
1 5 |
毕业 设计 |
6 |
|
|
|
1 |
十 |
20 |
0 |
0 |
|
|
|
|
顶岗 实习 |
18 |
|
2 |
总计 |
200 |
108 |
9 |
|
47 |
|
6 |
|
18 |
1 |
11 |
注:入学教育在开学前完成。
七、教学时间安排(见附表)
八、主要专业课程及内容要求
(一)专业平台课程
序号 |
课程名称(课时) |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
教学实施建议 |
1 |
机械识图及CAD技术 (120+2W) |
(1)熟悉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和机械识图的基础知识; (2)具备识读机械零件图、简单装配图的能力; (3)具备测绘机械零件的初步能力; (4)具备运用CAD软件绘制机械图样的能力 |
(1)以国家最新制图标准实施教学;(2)特别重视机械图样识读能力的培养;(3)教学中要注重实物演示,加强直观性教学环节 |
2 |
机械制造技术 (90+4W) |
(1)了解常用金属材料的名称、牌号、一般机械性能、使用特点及热处理的功用等知识; (2)熟悉常用机械切削加工设备的基本结构和应用特点; (3)了解环境保护、节能增效、安全生产等相关知识; (4)熟悉钳工和机加工的基本工艺知识及常用电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初步掌握其加工技术; (5)掌握机械传动的基础知识; (6)能正确装拆典型的机械装置 |
(1)本课程为综合化模块结构课程,不同模块可由不同的教师分别任教; (2)工种加工技术的教学模块,采用轮岗训练的方式,教学中宜采用理实一体化或项目教学法 |
3 |
电工电子技术 (212+4W) |
(1)熟悉安全用电常识,掌握用电事故应急处理的基本方法; (2)熟悉常用电工、电子元件的名称、规格和使用的基本常识; (3)掌握交、直流电路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电工仪表的使用技术; (4)掌握常用的电子测量技术,具备简单工 业电子电路的识读分析能力; (5)掌握电工工艺基本知识及常用电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具备电工操作基础技能。 (6)熟悉电力电子元件的名称、性能及其一般使用常识,了解与晶闸管变流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 (7)掌握电子产品装接工艺的基础知识,具备电子技术的相关操作技能 |
(1)本课程为综合化模块结构课程,不同模块可由不同的教师分别任教; (2)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模块,宜采用理实一体化或项目教学法; (3)简化原理阐述和繁冗计算,以应用性教学为主; (4)课题选择与工业应用项目相结合的为主 |
4 |
机电设备电气控制技术 (96+8W) |
(1)熟悉常用低压电器的名称、种类、规格、构造、用途和工作过程; (2)掌握三相电动机的基本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铭牌数据的意义,具备使用、检测和维护三相电机的基础技能; (3)了解PLC的种类、应用特点,熟悉PLC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过程; (4)掌握典型PLC指令代码及程序编制的知识,初步具备编制PLC控制程序的能力; (5)熟悉PLC接口技术,具备正确使用PLC实现电气控制的初步能力。 (6)了解微机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分类及应用特点; (7)掌握单片机的基本编程指令、接口技术; (8)具备应用单片机实施机电控制的初步能力 |
(1)本课程为综合化模块结构课程,不同模块可由不同的教师分别任教; (2)电气图绘制的基本方法可以与CAD软件的应用相结合,在微机房实施教学; (3)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模块,宜采用理实一体化或项目教学法; (4)课题应选择常见的工业应用项目 |
5 |
机电一体化技术 (88+10W) |
(1)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相关知识,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方法及其应用特点; (2)了解常用机械传动机构的种类、组成、应用特点和工作过程; (3)掌握自动控制技术的基础知识、自动控制系统的一般控制方式和常用调节器的应用技术; (4)掌握机电一体化的接口技术,了解现场总线、通信接口的基础知识,初步学会机电一体化系统各单元间的通信技术; (5)了解常用传感器及其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具备安装和使用常用传感器的初步能力; (6)熟悉常用特种电机的种类及控制与调速知识,具备步进、交直流调速和伺服控制系统的电气安装、调试的初步能力 (7)掌握液压、气动的基础知识,熟悉液压、气动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各元件的基本结构、工作过程和使用要求; (8)掌握液压、气动基本回路的相关知识,具备识读和分析中等复杂液压、气动系统图的能力; (9)初步学会运用典型液压、气动回路和PLC的相关知识,构建简单的联动控制系统,具备电、液和电、气控制系统安装和调试的初步能力 |
(1)常用机构的教学应采用模型演示或结合具体的机械设备,注重直观性教学。 (2)本课程为综合化模块结构课程,不同模块可由不同的教师分别任教; (3)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模块,宜采用理实一体化或项目教学法; (4)课题应选择常见的工业应用项目 |
6 |
机电设备装调技术 (64+2W) |
(1)了解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种类和发展趋势; (2)了解典型机电设备的基本结构、规格、性能和技术指标; (3)理解机床数控技术、电梯、机械手和机器人技术及自动生产线的基础知识; (4)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装配工艺和调试技术; (5)理解至少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组建方法及其动作与控制要求,初步具备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的安装和综合调试的能力 |
(1)本课程为综合化模块结构课程,不同模块可由不同的教师分别任教; (2)本课程宜采用理实一体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法实施教学; (3)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效性,不具备机电一体化设备条件的学校,也可先在校实施理论教学(采用案例教学),然后在企业实习时完成实践环节的教学; (4)可聘请有相关实际工作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任教 |
7 |
机电设备管理技术 (88) |
(1)了解企业生产一线设备管理的相关知识,具有机电设备管理的初步能力; (2)掌握机电设备维护保养的规范,具备计划、组织、实施机电设备维护保养的初步能力; (3)熟悉企业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关理论; (4)熟悉质量管理的一般手段和方法; (5)熟悉企业目前常用的几种质量控制方法和技术; (6)具备制造类企业质量管理、质量分析和质量控制的初步能力 |
(1)有条件的学校可实行理实一体化或案例教学; (2)可聘请有相关实际工作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任教; (3)按企业设备管理制度、设备保养和质量控制的具体做法,组织教材; (4)学生可在企业生产实习时,参与企业的生产质量管理活动,以积累实际工作经验 |
(二)专业技能方向课程
1.制造技术方向:
序号 |
课程名称(课时) |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
教学实施建议 |
1 |
CAD/CAM软件应用技术 (2W) |
(1)熟悉自动编程软件的一般概念,应用范围; (2)了解目前企业常用CAD/CAM软件的种类和基本特点及发展概况; (3)初步掌握一种常用机械CAD/CAM软件的使用方法 |
(1)CAD软件的应用相结合,应在微机房实施教学; (2)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模块,宜采用理实一体化或项目教学法 |
2 |
机电设备机械安装与调试技术 (3W) |
(1)熟悉常用机电设备机械结构及其工作工程; (2)能正确使用机电设备机械装调常用的工具、量具; (3)掌握常用机电设备机械部分安装和调试的方法,能按图施工 (4)初步具备机电设备机械安装和调试的工艺编制能力 |
(1)可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选择典型的机电设备为载体,开展教学; (2)采用项目教学法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为主,将装配工艺和操作过程有机结合 |
3 |
机电设备安装工或装配钳工考级训练 (11W) |
(1)结合专业技能方向,第5学期达到工种中级技能等级操作水平,经考核取得相应中级工证书; (2)第9学期强化训练后达到高级工技能等级操作水平,经考核取得高级工技能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 |
(1)本课程是具体体现和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课程; (2)保证实训时间和岗位条件是重要基础; (3)按劳动部门颁布的相应标准,精选课题,实施教学 |
2.控制技术方向:
序号 |
课程名称(课时) |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
教学实施建议 |
1 |
电气制图及CAD技术 (2W) |
(1)掌握绘制电气图样的基本知识和一般方法; (2)了解目前企业常用电气CAD软件的种类和基本特点及发展概况; (3)能识读中等复杂的电气图样,并能熟练应用CAD软件绘制中等复杂的电气图 |
(1)电气图绘制的基本方法可以与CAD软件的应用相结合,在微机房实施教学; (2)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模块,宜采用理实一体化或项目教学法 |
2 |
机电设备电气安装与调试技术 (3W) |
(1)能识读和分析常用机电设备的电气原理图和电气接线图; (2)能正确使用机电设备电气系统安装调试常用的工具和仪表; (3)掌握常用机电设备电气部分安装和调试的方法,能按图施工; (4)初步具备机电设备电气安装和调试的工艺编制能力 |
(1)可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选择典型的机电设备为载体,开展教学; (2)采用项目教学法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为主,将装调工艺和操作过程有机结合 |
3 |
机电设备安装工或维修电工考级训练(11W) |
(1)结合专业技能方向,第5学期达到工种中级技能等级操作水平,经考核取得相应中级工证书; (2)第9学期强化训练后达到高级工技能等级操作水平,经考核取得高级工技能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 |
(1)本课程是具体体现和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课程; (2)保证实训时间和岗位条件是重要基础; (3)按劳动部门颁布的相应标准,精选课题,实施教学 |
九、专业教师任职资格
(一)教学团队要求
1.专业教师与在籍学生之比不低于1:30;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达到15%以上,高级职称达到20%以上;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高级工职业资格达到70%以上,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中级以上职称达到30%以上。
2.专业负责人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高级讲师职称,与本专业相关的技师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从事本专业教学5年以上,熟悉行业产业和本专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主持过校级以上课题研究或参与市级以上课题研究,有市级以上教研或科研成果;骨干教师应接受过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论的培训,具有开发专业课程的能力,能够指导新教师完成上岗实习工作;每年有10%以上专任专业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培训。
3.兼职教师与专业教师比例应达到20%。
(二)专任专业教师任职资格
1.取得教师职业资格证。
2.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具备认真履行教师岗位职责的能力和水平,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3.具有机电类专业本科以上及以上学历,具备理实一体化和信息化教学的基本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
4.青年教师应经过教师岗前培训,并在三年内取得与本专业相关的高级职业资格或中级技术职称;每两年到企业实践不少于2个月。
(三)专业兼职教师任职资格
1. 拥有工程师、技师职称的技术人员,或是在本专业领域享有较高声誉、丰富实践经验和特殊技能的行业企业技术专家。
2. 兼职教师应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方法培训,每学期承担不少于30学时的教学任务。
十、实训(实验)条件
根据本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配备校内实训实习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1.本专业校内实训实习必须具有钳工实训室、机械加工实训室、电工电子实验室等实训室,主要实施设备见下表(按每班40人计算):
序号 |
实训室名称 |
主要功能 |
主要设施设备配置建议 |
名称 |
数量 |
1 |
钳工实训室 |
钳加工设备的操作; 常用工具、量具、刀具的使用; 钳加工基本技能训练 |
台虎钳,工作台;钳工工具、常用刀具 |
40(台、套) |
通用量具 |
12套 |
台式钻床 |
4台 |
摇臂钻床 |
1台 |
砂轮机 |
2台 |
平板、方箱 |
3(块、只) |
2 |
机械加工实训室 |
典型机械加工设备的认知;机械加工设备的操作; 典型机械零件的加工; 常用的工具、量具、刀具、夹具的使用; 在线监测技术训练 |
普通车床 |
10台 |
铣床 |
4台 |
牛头刨床 |
1台 |
平面磨床 |
1台 |
数控车床 |
4台 |
数控铣床 |
3台 |
3 |
电工电子实验室 |
电工电子仪表的使用; 电工电子元件的认知; 电工电子基础技能训练 |
电工电子综合实验装置 |
40台 |
万用表、双踪示波器 |
10套 |
4 |
机械测绘实训室 |
通用机电产品结构的认知;零件的测量技术; 计算机绘图技能训练 |
减速机实物或模型 |
10只 |
计算机及CAD软件 |
40套 |
5 |
液压与气动实训室 |
液压和气动元件的认知; 液压和气动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及故障排除 |
液压综合实训台 |
6台 |
气动综合实训台 |
6台 |
6 |
机械拆装实训室 |
典型机械零部件的认知; 常用机械传动机构的认知;机械拆装工具的使用; 机械拆装技能训练 |
机械零部件实物(螺纹连接、键连接,轴承,传动机构,联轴器等) |
1套 |
机械机构演示装置 |
1套 |
扳手、锤子等通用拆装工具及电动工具 |
6套 |
典型机电设备(如旧机床等) |
6台 |
7 |
传感检测实训室 |
常用传感器的认知; 自动检测技术认知; 常用传感器的使用和装调 |
传感与检测综合实验台 |
6台 |
各种传感器及检测仪 |
6套 |
8 |
电气CAD或机械CAD/CAM实训室 |
典型机械CAD/CAM技术训练和电气CAD技术训练 |
计算机及相关CAD软件 |
40(台、套) |
9 |
电机控制与调速控制实训室 |
常用电机认知; 通用变频器的使用; 电气控制和调速技术训练 |
电机控制及调速综合实训装置 |
6套 |
通用变频器 |
6台 |
10 |
PLC编程实训室 |
可编程控制器的认识; 可编程控制器编程软件应用及编程技术训练,PLC控制系统的电气安装、调试技术训练 |
可编程控制器实训装置 |
6套 |
各种机床电气控制电路模板 |
6套 |
计算机及软件 |
6套 |
11 |
电工技术实训室 |
安全用电技术训练; 常用电工仪表的选用; 电工工具的使用; 低压电气的认知; 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调试; 电气控制系统的故障分析;维修电工技能训练 |
触电急救模拟人 |
4 |
万用表、转速表、钳形电流表、功率表、兆欧表 |
5套 |
压线钳、组套工具、电锤、喷灯、弯管器 |
40套 |
自动空气开关、断路器、继电器、接触器、主令开关等 |
40套 |
电工操作台、教学网孔板、低压配电柜、照明控制箱、照明灯具、管件、桥架、槽道、电缆、固定卡件 |
40套 |
模拟机床电气排故实训装置 |
6套 |
12 |
电子技术实训室 |
电子仪表的使用; 焊接技术训练; 电子产品的制作 |
电子实训台,电烙铁、架 |
40套 |
直流稳压电源、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 |
6套 |
13 |
单片机实验(实训)室 |
单片机的认知; 单片机的编程及软件使用;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装调技术训练 |
单片机综合实验(实训)装置 |
6套 |
计算机及相关软件 |
6套 |
14 |
机电设备装调综合实训室 |
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维护和维修综合技术训练 |
机电一体化装调实训装置 |
6套 |
计算机及相关软件 |
6套 |
2.本专业应建有不少于6家规模较大、比较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十一、编制说明
(一)编制依据
1.《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12】194号)。
2.《省教育厅关于制定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苏教职【2012】36号)。
3.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试行)的通知》(苏教职【2013】34号)。
(二)课时及学分分配
本方案的总学时为4972,其中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含军训、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为1778学时,约占36%;专业技能课程(含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社会实践)为2700学时,约占54%(其中专业平台课程1574学时,专业技能方向课程432学时,顶岗实习510学时,社会实践28学时,毕业设计156学时);任选课程494学时,约占10%(其中人文类选修课程200学时,专业技能选修课程294学时);入学教育在学期开学前完成
总学分为:299学分。理论教学16-18学时计算1学分,实践教学1周计算2学分,顶岗实习1周计算1.5学分,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等活动,以1周为1学分。按照学校学分奖励办法,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经培训和社会化考核取得其他技能等级证书的学生,或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获奖的学生进行奖励。学生取得相应的学分即可毕业。
(三)限定选修课开设
1.德育课限选课:在就业与创业指导、NFTE创业课程中,限选1门课程,在第8学期开设;在人际关系、形势与政策课程中,限选1门课程,在第9学期开设。
2.专业技能方向课程按专门化方向设置。
(四)任意选修课开设
1.任选课程分为人文素质类、专业技能类两类课程。
2.任意选修课程设置参考:
(1)人文素质类:以学校教务处提供的中高职专业任选课程目录为准。
(2)专业技能类:专业技能类选修课,由知识拓展类和技能拓展类两部分组成。
①知识拓展类:计算机网络技术、变频器技术、信号变换与处理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数控技术、计算机工业控制、现代物流技术、楼宇自动化控制技术、组态技术、模具制造技术、机械手和机器人技术、工厂供配电系统、工业自动生产线、企业管理与营销、管理心理学、多媒体与图形处理、办公自动化软件应用、C++、VB、 VC、数据库等。
②技能拓展类:数控车加工技术、数控铣加工技术、数控电火花成型机床加工技术、数控线切割机床加工技术、模具装配技术、计算机装配技术、无线电装配技术、家电维修技术、精密测量技术、设备数控化改造技术、CAD/CAM软件应用技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和维修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