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
2018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大赛方案
一、赛项安排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项目一)
设公共一组(德育、语文、英语、历史、地理、公共艺术)、公共二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计算机应用基础)、专业一组(农林牧渔类、土木水利类、资源环境类)、专业二组(加工制造类、交通运输类、能源与新能源类)、专业三组(信息技术类、石油化工类、轻纺食品类)、专业四组(财经商贸类、公共管理与服务类、司法服务)、专业五组(旅游服务类、医药卫生类、休闲保健类)、专业六组(文化艺术类、教育类、体育与健身类)8个组别。实行两轮赛制,初赛为在线评审,选手提交10分钟以内录屏及相关资料;决赛为现场评比,选手现场讲解10分钟,答辩5分钟。
(二)课堂教学比赛(项目二)
公共基础课程设德育、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5个组别,专业技能课程设土木水利类、加工制造类(机电专业)、加工制造类(电子专业)、交通运输类、信息技术类、财经商贸类、医药卫生类与休闲保健类、文化艺术教育类、旅游服务类9个组别。实行两轮赛制,初赛采取教学录像评比,选手自选内容,录像时长45分钟以内;决赛采取现场上课评比,入围选手借班上课,时长40分钟左右。
(三)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项目三)
拟设4个专业指定实训教学项目内容组别,具体内容另行通知。实行两轮赛制,初赛为在线评审,选手提交15分钟以内录屏及相关资料;决赛为现场评比,选手现场讲解与实训操作演示20分钟,答辩5分钟。
(四)微课设计与应用比赛(项目四)
微课赛项不限专业和科目,比赛以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和江苏省教育厅颁布的《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为分组的主要参考依据。实行两轮赛制,初赛采取在线综合评审微课视频(时长5-15分钟)、设计方案和应用报告方式,复赛采取全套资料集中评议方式,选手无需到场。
二、报名要求
(一)报名方式。项目一、项目三以个人或教学团队的名义报名,以教学团队名义报名的,团队成员不超过3人且必须为同一工作单位(教科研机构人员除外)。项目二、项目四以个人名义报名。
(二)参赛资格。中等职业学校、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在职教师及专兼职教研员均可参赛,项目一、二、三之间参赛选手不能兼报。曾获得往届全国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一、二等奖或省职业学校教学大赛一等奖的作品原则上不能参赛。曾获得近两届(2016-2017)全国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或省职业学校教学大赛一等奖的主讲人不能再作为主讲人参赛(本要求不包含:项目四,项目二德育、语文课程组)。
(三)名额分配。以省辖市为代表队参赛,每个代表队指导性名额分配见附件3,各代表队参赛教师须经市级教学比赛选拔产生(市级各项目的比赛与选拔原则需要在省职业学校教学大赛评审系统进行)。项目一每个组别参赛作品原则上不超过7件,每个类别(专业类或课程)参赛作品原则上不超过3件;项目二德育、语文课程参赛作品各4件,其他赛项每个专业(课程)类别参赛作品原则上限1-3件。
(四)内容要求。参赛内容应依据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和省教育厅颁布的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标准(最新版)进行选择,参照省颁推荐教材目录或国家规划新教材目录中的教材进行制作和设计。其中项目二德育、语文组初赛作品要求适度结合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特色示范课堂”建设工作要求,有机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和职业学校教学实际,精心备课、合理授课。具体要求详见《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特色示范课堂”建设工作的通知》(苏教职函﹝2017﹞11号)。
(五)知识产权。各赛项所有参赛作品思路与设计均为原创,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作品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一切责任由参赛者承担。项目四参赛作品必须为原创。凡违反上述规定的,取消参赛成绩并通报批评。
经作者同意,大赛组委会将在非商业用途推广中统一组织大赛成果共享,选手享有法定的著作权益。作品一经获奖不能再参加类似性质的其他比赛。
(六)保密要求。所有比赛均采取匿名方式进行,除报名表以外,禁止参赛教师在任何资料中或现场透漏个人、学校或地区的相关信息。
(七)技术要求。参赛资料电子文本全部使用pdf格式。参赛的音视频作品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视频压缩采用h.264/avc(mpeg-4part10)编码mp4格式,动态码流的码率为1024kbps(125kbps)。采用标清4:3拍摄时设定为 720×576,采用高清16:9拍摄时设定为 1024×576,视频分辨率应统一。视频画幅宽高比分辨率设定为720×576的请选定 4:3,分辨率设定为 1024×576的请选定 16:9,画幅宽高比应统一。视频帧率为25帧/秒。音频压缩采用aac(mpeg4part3)格式,采样率48khz,音频码流率128kbps。采用mp4封装。项目一、项目三决赛选手自备笔记本电脑参加决赛,大赛现场只提供备用计算机。
三、奖项设置
大赛设单项奖和团体奖。单项奖按比赛项目分别设奖,一等奖占参赛总数的10%,二等奖占参赛总数的20%,三等奖占参赛总数的30%。设团体奖若干。
对获得赛项一、二、三的各组别一等奖第一名的主讲选手,由省总工会授予“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荣誉称号。
对获得赛项一、二、三的各组别一等奖第一名、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选手,由团省委授予“江苏省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对获得赛项一、二、三的各组别一等奖第一名的女选手,由省妇联授予“江苏省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
四、比赛进程
(一)时间地点。2018年5月12-15日,举行项目二初赛;5月22-25日,举行项目二决赛,各组决赛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7月1-16日,举行项目四初赛与决赛。7月14-18日,举行项目一和项目三的现场比赛;地点: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南京市建邺区黄山路58号)。
(二)成绩公示。比赛获奖名单将在江苏职教网上公示,公示期为7天。公示结果无异议后,公布获奖名单。
(三)国赛推荐。参考省级比赛结果,将选拔部分优秀选手代表我省参加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五、资料报送要求
(一)请各参赛队指定专人负责本地区的组织、协调与报名工作,大赛各项目报名及预赛参赛材料全部在线提交。
(二)5月8日前,项目二在线报名并提交参赛资料,打印汇总表,盖章后统一寄送组委会办公室,并发送电子稿至指定邮箱。
(三)6月15日前,项目一、项目三、项目四在线报名并提交参赛资料,各市打印汇总表盖章后统一寄送组委会办公室,同时发送电子稿至指定邮箱。
(四)项目一、项目三初赛提交参赛资料包括:教案、说课稿、讲解录屏(视频);项目二提交参赛资料包括:教学录像、教案和教材(仅含封面、目录和相关教学内容);项目四参赛资料包括参赛微课视频、设计方案和应用报告(纳入评分范围)。
(五)项目一、项目三决赛选手于参赛当天签到时提交纸质教案、说课稿各5份,用档案袋单独封装,交组委会指定工作人员。材料的其它位置不得出现参赛教师的任何信息。纸质材料须用a4纸打印,纵向左侧装订。并现场提交讲解演示电子文稿备案。
(六)在线提交通过江苏职教网(http://www.jsve.edu.cn)-“重点工程-教学大赛栏目-大赛入口”进入。大赛相关资料在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