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中等专业学校
关于“3+4”分段培养试点班“学生能力培养”对接本科院校的意见
2013年,我校被省教育厅批准为江苏省现代职教体系项目试点学校,成功获得与盐城工学院合作招收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职对接本科”计划,2014年又与盐城师范学院合作增加了计算机应用专业“中职对接本科”招生计划。为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努力提高“中职对接本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试点项目建设的水平。特拟此意见:
一、 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创新行动计划》,依据我校与盐城工学院和盐城师范学院共同制定“七年一贯制”的“中职对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主动对接合作高校对学生能力培养要求,力求加强中职阶段试点班级学生能力的培养,为后续升入高校学习打好基础,并为高校各项竞赛的提供后备力量。
二、 组织构建
学校成立学生能力培养工作小组。虞静东校长任组长,黄志荣、许卫林、王志生副校长任副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下设“3+4”分段培养项目学生能力培养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汽修建筑系,负责具体实施工作。
三、措施要求
结合我校“3+4”中职对接本科分段培养试点专业和合作高校的实际,学校提出了“八个对接”,即方案对接、管理对接、研讨对接、引领对接、特色对接、培优对接、督查对接、协作对接。为更好地实施“八个对接”,使学生今后能够适应高校学习,对试点项目学生在中职阶段能力培养,采取以下措施并提出相应以求。
1.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由于中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与高校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差距很大。高校学生学习能力的构成要素,即组织学习活动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伴随学习过程而发生的观察、记忆、思维等智力技能,中职阶段要注重提出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原则和对策。
在中职阶段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有意识地通过课堂模式改革,引导学生对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自学的“气氛”,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2.适应能力培养
中职阶段,要有意识培养学生今后适应高校学习、生活的能力。相关职能部门和班主任要定期了解合作高校学生活动开展的项目,如盐城工学院的体育文化娱乐活动,盐城师范学院的“宿舍文化大赛”和“过关斩将百科知识竞赛”,为此我校各试点班级要拟订计划,开展多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如:乒乓球、棋类、写作、手工制作、计算机、书法、绘画、朗诵、演讲、故事会等,并做好各种活动的评比。利用课后适当开展这样的活动,既不影响学生正常休息,也不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又多了一块自由发展的芳草地,为学生今后适应高校学习和生活能力开辟新途径。
3.创新、创意、创业能力培养(简称“三创能力”)
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主要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创造学生创新实践的锻炼机会,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空间。我校各部门和班级要围绕全国工科院校大学生的“三创赛”、“挑战杯”等综合或专业竞赛活动,大力宣传和鼓励中职对接本科班的学生参加中职阶段技能大赛、创新大赛、创业计划书大赛、文明风采等活动,锻炼和培养学生的“三创”能力, 以对接本科院校的各项竞赛活动,为高校储备竞赛后力军。
四、 考核评价
各部门、系部、班级要区别中职班学生,十分重视“3+4”中职对接本科分段培养项目班学生的能力培养工作,要注重了解合作高校的各项竞赛活动和要求,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学生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校将加强考核和评价。
1.有试点项目班的系部,学生活动要有计划和方案,学校优先考虑费用安排,系部要切实做好计划的落实并指导教师、班主任的工作,其纳入系部考核;
2.试点项目班级,要结合专业特点和合作高校的活动情况,每学期有拟定活动计划,培养和选拔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创新大赛等竞赛活动,学生参赛获奖情况纳入本系部和班主任考核。
3.教务处、实训处和团委要根据职责分工,在研究拟定各项竞赛时,要充分考虑试点项目班学生的参与率和考核。特别是实训处要通过“技能双月赛”加强项目班学生技能训练。
二〇一四年十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