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务动态 >> 正文

关于做好2015年专业调研和制订2015级各类各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的通知

2015年07月23日 15:52  点击:[]

关于做好2015年专业调研和制订2015级各类各专业

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的通知

各系部:

为进一步规范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加强国示范校和后示范校建设,根据省教育厅和省联院的相关要求,落实79日学校行政会议精神,现将2015级各类各专业调研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通知如下:

一、建立调研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领导小组

组长:王志生 副组长: 陆俊 方涛

成员:各系部负责人和系部分管教学工作的主任。

二、具体分工

系部

责任人

调研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任务

审核人

备注

机财

吴卫军、沈勇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等。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

3+4”:计算机应用

方涛

陆俊、

汽修

杨俊、

余长卫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

高职:汽车运用技术、建筑工程技术;

3+4”:建筑工程施工、汽车运用与维修

方涛

陆俊

传商

陈亚东

中职:计算机应用(按培养方向)、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农产品保鲜与加工、美发与形象设计、旅游服务与管理、民族织绣等

方涛

陆俊

中职

曹东敏

职业高中:财会、机械、电子电工、机电、计算机、建筑、汽车、艺术、旅游、服装、烹饪、营销等

武崇明

周正奇

在使用模板时,类别填写 “综合高中”

三、要求

1.除综合班各专业外,各系部和负责人必须先进行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格式参照国示范校方主任发的模板);

2.各系部根据系部专业和类别,参照省中职和高职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实际,以中职“2.5+0.5”、高职“4.5+0.5”的学制要求,合理修订和完善2015级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明确各专业技能教学学期达成目标,同时中职和高职各专业必须将“工学交替”安排具体到学期。

3.系部要按照分工要求,广泛征求专业带头人和专业教师意见,专业不能缺漏。

4.各负责人自行安排时间,统一按照以下模板:封面、目录、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统稿,在815日前和各专业调研报告一起以电子稿(打包)传给教务处(546011138@qq.com);学校拟8月中旬听取汇报。

5.学校审定后于818—23日上网公示。

以上通知,请按时完成。

二〇一五年七月二十三日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东台分院 江苏省东台中等专业学校

2015级专业

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部:

负责人:

系部主任:

制订时间:

按系部专业,多类别的,按中职、高职、“3+4”中职对接本科的顺序排

1. 专业(中职)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2

3

.

.

.

. 专业(五年高职)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

.

.

. 专业(“3+4”中职对接本科) 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

.

.

专业(类别)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3+4”按合作的高等院校或申报时的完成)

一、专业与专门化方向

专业名称: 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专门化方向:

二、入学要求与基本学制

入学要求:

基本学制:

三、培养目标

四、职业(岗位)面向、职业资格及继续学习专业

专门化方向

职业(岗位)

职业资格要求

继续学习专业

注:每个专门化方向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不同,任选一个工种,获取职业资格证书。

五、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

(一)综合素质

(二)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分析见附录)

1.行业通用能力:

2.职业特定能力:

3.跨行业职业能力:

六、课程结构及教学时间分配

(一)课程结构

(二)教学时间分配


七、教学进程安排(此表为中职,高职和“3+4”另行参照)

课程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学分

各学期课程教学按周学时安排

15

3

15

3

15

3

15

3

14

4

20

公共基础课程

1

德育课

必修

2

3

4

5

限选

6

文化课

必修

7

8

9

10

11

12

限选

13

14

任选课程

 

 

专业技能课程

15

基础平台课程

 

16

 

17

 

18

 

19

 

20

 

21

 

 

22

技能方向课程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专业任选课程

顶岗实习

其他教育活动

专业认识与入学教育

军训

毕业教育

注:1.公共基础必修和限选课程学时(含军训)占比约 ;专业技能课(含顶岗实习、专业认识与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占比约 。其中任意选修课 学时(人文选修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课时比约为 ),占比约10%以上;

2.总学分 。学分计算办法:第1至第5学期每学期16-18学时记1学分;专业实践教学周12学分;顶岗实习1周记1.5学分;军训、专业认识与入学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毕业教育等活动1周记1学分,共4学分。


八、主要专业课程教学要求

课程名称

(课时)

主要内容

能力要求

九、专业教师基本要求

1.专任专业教师与在籍学生之比为 ;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 %,高级职称 以上;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 以上,或取得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中级以上职称 以上。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10%40% %以上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

2.90%以上专任专业教师应具有计算机类专业本科以上学历,3年以上专任专业教师应达到“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证书目录(试行)》的通知” 文件规定的职业资格或专业技术职称要求,如(必须列全证书)计算机操作员(高级)、高级印前制作师、办公设备维修工(技师)、计算机维修工(高级工)等。

3.专任专业教师为人师表,从严治教,能开展理实一体化和信息化教学,积极参加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和各种竞赛,努力撰写论文并发表于市级以上刊物或获奖。平均每两年到企业实践不少于两个月。兼职教师须经过教学能力专项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每学期承担不少于30学时的教学任务。

十、实训(实验)基本条件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及课程设置的需要,按每班35名学生为基准,校内实训(实验)教学功能室配置如下:

教学功能室

主要设备名称

数量(台/套)

规格和技术的特殊要求

十一、编制说明

1.本方案依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 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12]194号)和《省教育厅关于制定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苏教职[2012]36号)编制。

2.本方案充分体现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课程改革理念,并突出以下几点:

1)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推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2)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特点,发展学生潜能,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和关键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满足学生阶段发展需要,奠定学生终身发展的良好基础。

3)注重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统筹安排公共基础、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课程,科学编排课程顺序,精心选择课程内容,强化与后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

4)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坚持“做中学、做中教”,加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整合融合,开展项目教学、场景教学、主题教学和岗位教学,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

3.中等职业学校依据本方案制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1)落实“2.5+0.5”或”4.5+2.5”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校内学习5个学期,校外顶岗实习不超过1学期。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假期12周。第1至第5学期,每学期教学周18周,机动、考试周各1周,按2830学时每周计算;第6学期顶岗实习1819周,按30学时每周计算(五年高职参考省指导意见)

2)整周的实践课程结合本校、本地区的社会需求情况或职业资格认证要求进行了微调.

3)任意选修课程结合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学校办学特色有针对性的开设。建议各校可编制任选课指南,介绍每门任选课的主要内容等相关信息,供学生自由选择。以下课程仅供参考:

①公共基础任选课程:

②专业技能任选课程:

4)重视实践技能评价,在教学中模拟现实的工作场景,让学习过程与实习过程、教学过程与评价过程相整合。

5) 积极推行双(多)证书管理制度,提升毕业生社会竞争力。要求学生在取得中职毕业证书的同时取得与本专业一致或相近方向的不少于1个中级工技能证书。鼓励学生获取与提升职业能力相关的其他技术等级证书。


上一条:关于各系部教材征订的补充通知 下一条:重点专业培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