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2018年全市职业学校
微课设计与应用比赛的通知
各有关职业学校:
为贯彻落实《关于举办2018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大赛的通知》(苏教职﹝2018﹞3号)精神,全面提升我市职业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创新信息化环境下人才培养模式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决定举办2018年全市职业学校微课设计与应用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比赛内容及要求
1.比赛内容与方式
本次赛项不限专业和科目,比赛以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和江苏省教育厅颁布的《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为分组的主要参考依据。比赛采取在线综合评审微课视频(时长5-15分钟)、设计方案和应用报告方式,选手无需到场。
2.作品要求
(1)教学设计要求:教学设计应反映教师教学思想、微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特色,包括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总结等方面内容,并在开头注明讲课内容所属学科、专业、课程及适用对象等信息。参赛资料电子文本提供pdf和word两种格式。
(2)教学视频要求: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视频片头应显示标题,主要教学内容有字幕提示(具体要求见附件2)。
(3)教学课件要求:课件限定为ppt格式。要求围绕教学目标,反映主要教学内容,与微课视频合理搭配,单独提交。其他与微课教学内容相关辅助材料(如练习测试、教学评价、动画、视频、习题、图片等多媒体素材)也应单独提交。
(4)提交的作品(含文本、视频和ppt)不得出现作者和单位等相关信息。
二、参赛对象
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和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在职教师及其他相关单位的教学教研人员。
三、参赛名额
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每所学校遴选报送10-20部微课作品参赛,中等职业学校每所学校遴选报送5-10部微课作品。其他单位遴选报送3-5部微课作品。参赛作品由各单位统一集中报送。
四、奖项设置
比赛设一、二、三等奖。一等奖占比赛人数的20%,二等奖占比赛人数的30%,三等奖占比赛人数的40%。
五 、其他事宜
1.参赛者享有参赛作品的著作权,须同意授权赛事主办、承办方享有网络传播权等使用权。所有参赛作品向社会免费开放,主办、承办方可授权有关单位出版作品,出版后,原创者有署名权及获得报酬权。
2.参赛作品需为本人原创,不得抄袭他人作品,侵害他人版权。若发现参赛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权,或有任何不良信息内容,则一律取消参赛资格。
3.凡参赛者需提交参赛微课视频、设计方案和应用报告。微课视频制作技术要求应符合附件2“视频制作指南”中的相关规定。每件作品以“参赛课程-参赛单位-作者姓名”命名单独建一文件夹,由单位统一汇总以移动u盘于2018年5月20日前报送至市教科院职社所,同时报送汇总表(见附件1)。报送地址:盐城市区平安路2号市教育局大楼207室,联系人:解太林,联系电话:88228620。
4.大赛经费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参赛单位共同筹集。
以上通知,希即执行。
附件:1.2018年盐城市职业学校微课设计与应用比赛项目汇总表
2.2018年盐城市职业学校微课设计与应用比赛视频制作指南
3.2018年盐城市职业学校微课设计与应用赛项评分指标
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8年4月10日
附件1:
2018年盐城市职业学校微课设计与应用比赛项目汇总表
序号 | 课 题 (知识点或教学环节) | 课程 名称 | 作者 姓名 | 作者单位 | 手机号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备注:以上表格电子档以excel形式报送。
附件2:
2018年盐城市职业学校微课设计与应用比赛
视频制作指南
根据盐城市微课设计与应用教学比赛视频制作标准的需要,特制定比赛视频制作参考说明。主要包括视频的音视频录制、后期制作和视、音频文件压缩格式要求等基本技术规范。若采用桌面录制软件等方式进行录制,相关视频比例、采样和压缩要求参照本指导相关部分执行。本指导仅作为学校组织拍摄的技术参考,个人参赛选手可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拍摄和制作。
一、录制要求
(一)作品时长
每个作品总时长5-15分钟以内。删除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二)录制场地
录制场地可以是课堂(含实验实训)、演播室等场地。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教学无关的标识等内容。现场是否安排学生互动可根据录制需要自行决定。
(三)课程形式
成片统一采用单一视频形式。
(四)录制方式及设备
1.拍摄方式:根据课程内容,可采用多机位拍摄(2机位以上),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
2.录像设备:摄像机要求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在同一门课程中标清和高清设备不得混用,推荐使用高清数字设备。
3.录音设备:使用若干个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质量。
4.后期制作设备:使用相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五)教学课件的制作及录制
教师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的教学课件(ppt、音视频、动画等)认真检查,确保内容无误,排版格式规范,版面简洁清晰,符合拍摄要求。
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与后期制作统筹策划,确保成片中的教学课件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
二、后期制作要求
(一)片头
片头不超过10秒,不得出现单位名称、主讲教师姓名等相关信息。
(二)技术指标
1.视频信号源
(1)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2)信噪比: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无明显杂波。
(3)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4)视频电平: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ⅴp-p,最大不超过1.1ⅴp-p。其中,消隐电平为0v时,白电平幅度0.7ⅴp-p,同步信号-0.3v,色同步信号幅度0.3vp-p(以消隐线上下对称),全片一致。
2.音频信号源
(1)声道:中文内容音频信号记录于第1声道,音乐、音效、同期声记录于第2声道,若有其他文字解说记录于第3声道(如录音设备无第3声道,则录于第2声道)。
(2)电平指标:-2db—-8db声音应无明显失真、放音过冲、过弱。
(3)音频信噪比不低于48db。
(4)声音和画面要求同步,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等缺陷。
(5)伴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大忽小现象。解说声与现场声无明显比例失调,解说声与背景音乐无明显比例失调。
三、视、音频文件压缩格式要求
参赛的音视频作品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视频压缩采用h.264/avc(mpeg-4part10)编码mp4格式,动态码流的码率为1024kbps(125kbps)。采用标清4:3拍摄时设定为 720×576,采用高清16:9拍摄时设定为 1024×576,视频分辨率应统一。视频画幅宽高比分辨率设定为 720×576的请选定 4:3,分辨率设定为 1024×576的请选定 16:9,画幅宽高比应统一。视频帧率为25帧/秒。音频压缩采用aac(mpeg4part3)格式,采样率48khz,音频码流率128kbps。采用mp4封装。
附件3:
2018年盐城市职业学校微课设计与应用赛项评分指标
评分指标 | 分值 | 评比要素 |
教学设计 | 30 | 1.设计报告思路清晰、突出必要性与实用性、特色鲜明; 2围绕课程与教学目标和学生自主学习特点设计微课,针对性强; 3.微课设计思路与应用目标清晰明确、主题突出; 4.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突出“以生为本”; 5.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学习效果突出。 |
内容呈现 | 30 | 1.教学内容呈现与教学目标设计一致,表达科学、准确,方式适当; 2.微课设计与安排符合职业院校学生认知特点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 3.环节设计合理、过渡流畅,利于碎片化学习; 4.教学内容、过程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表达方式选择恰当、合理。 |
应用效果 | 30 | 1.应用报告详实,自我评价合理,应用环境、过程、效果表述清晰可信; 2.在课前、课中或课后运用时,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切实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3.内容简洁,图像清晰、声音清楚,符合相关技术规范,适用性强,激趣、导学设计充分,效果突出。 |
特色创新 | 10 | 教学理念先进,立意新颖,简明清晰,特色鲜明,具有很强的示范性与推广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