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教育事业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也是中等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是东台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一带一路”,推进绿色产业建设的关键时期;是我校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时期。为做好本次规划编制工作,我们力求在总结“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的基础上,全面分析我校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总体要求,明确发展的战略重点和重大举措,努力使规划成为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可操作性,能引领我校未来发展的规划。编制和实施好学校“十三五”规划,对于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
一、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牢固树立“为学生成长服务、为教师发展服务、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办学观念,进一步完善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联动的办学机制,努力拓展”五优”办学模式(优化就业服务、优化教育教学、优化专业建设、优化基地建设、优化学校管理),提升“市场化办学、精细化管理、品牌化提升”的新形象,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宗旨,以东台人才需求和学生充分就业为导向,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服务能力为目的,努力探索东台区域经济条件下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运行机制和教育规律,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促进办学定位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成为协助政府带动东台经济繁荣的助推器。
二、规划编制的原则
1.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学校协调、可持续发展;
2. 认真分析学校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把握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
3. 紧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脉络,抓住“绿色产业”、“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机遇;
4. 强化特色,指向到位,目标明确,努力实施“一体化”发展,突出地方性、应用性、实用性;
5. 坚持改革,深刻分析学校整合发展时期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改革,完善体制机制。
三、计划编制的主要线索
“十三五”规划纲要框架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十二五”工作回顾与“十三五”发展因素分析;第二部分为“十三五”时期江苏省东台中等职业学校“十二五”时期的核心战略和具体措施。
四、规划编制的基础和亮点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
为提高规划编制质量,学校校长室对规划编制工作高度重视,起步早、调研充分细致。学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于11月12日下发了东专发〔2015〕63号《关于举办“我为学校‘十三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的通知》,党总支牵头,各处室、系部中层干部及教职工代表积极参与、历经了多轮修改,目前的计划是凝聚全校教职员工的智慧,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努力把学校建成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的激励性计划。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国务院关于加快现代教育决定》(国发【2014】19号)和2014年6月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国家教育部对后国示范校建设要求和中共东台市委、东台市人民政府关于教育改革发展的相关文件精神为我校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奠定了政策基础。
3、保持“十三五”规划与东台市委、市政发展战略的一致性和延续性。近年来,我市全力推动绿色发展工程、招商引资工作对应用型技术人才需求量大迫切,制定了一系列用工的优惠政策;尤其是近两年,市委、市政府全面分析东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系统研究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作出了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重大战略部署,更为我校编制“十三五”规划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石和思想指引。
4、突出“十三五”规划期的特色和亮点
(1)明确指导思想。学校的“十三五”发展总体规划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牢固树立“为学生成长服务、为教师发展服务、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办学观念,进一步完善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联动的办学机制,努力拓展”五优”办学模式,提升“市场化办学、精细化管理、品牌化提升”的新形象,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宗旨,以东台人才需求和学生充分就业为导向,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服务能力为目的,努力探索东台区域经济条件下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运行机制和教育规律,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促进办学定位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成为协助政府带动东台经济繁荣的助推器。
(2)理清发展思路。在“十三五”内,我校总体发展思路为“333”,即:三个目标(将学校建设成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主体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三个面向(面向地方企业、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三以三创新(以基础能力的提升促进资源整合、以项目管理促进内涵提升、以创新驱动促进特色打造;通过提升行动,使办学质量、办学层次和办学效益再上新层次,继续创新教师发展思路、创新学校内涵提升思路、创新校企合作思路),至2020 年,学校办学规模协调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全面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显著提高,和谐校园并具活力;专业布局与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彰显优势特色,重点特色专业达到省内同类学校先进水平;“双素质、双结构”师资队伍与学校事业发展相适应,专业带头人队伍适应建设发展需要;教育与培训全面发展,就业水平始终保持盐城市内中职校前列。学校成为一所从教者敬业、乐业,就学者宜学、乐学,社会企业满意,在区域人才培养上有突出贡献的综合性中职学校。
(3)确定发展定位。1、办学规模定位。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重视并强化对口单招、五年制高职、3+4中高职本科工作,对接不断拓展农村劳动力、退役士兵培训等培训规模,实现学历教育和多功能培训相结合,力争各类招生合计规模维持6000人左右。2、办学形式定位。实施以全日制中、高职学历教育为主、业余成人教育和社会培训为辅的办学形式,形成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办学格局。3、办学层次定位。把学校办成江苏省内一流的中等专业学校,并通过挂靠、合作、联办、升格等多种形式,扩大规模。重视并加强高级工、技师和研究生的培养,努力把学校创建成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4、专业发展定位。把已做强的数控制技术、机械加工、汽车制造与维修等重点骨干专业办出特色,把服装设计与加工、财经商贸、建筑设计、计算机应用与维修、餐饮服务等主干专业做大做强,发展绿色食品加工、绿色能源以及特具地方特色的发绣等新兴专业。5、实训基地发展定位。坚持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主、校外企业实训基地为辅,为东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技能型、应用型合格人才。6、办学特色定位。通用专业做出规模,优势专业做出品牌,新兴专业做出特色。
(4)明确任务。根据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学校把未来五年的主要任务和措施概括为十大工程,即:
(一)基础能力提升工程。学校将在市委市政府关心下继续完善沿海校区文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力争改造和兴建台城校区宿舍楼。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使学校基础办学能力不断增强。
(二)创建工作提升工程。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再激再励,力争完成江苏省改革创新实验区主体单位建设任务、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顺利通过验收、全力成功创建成江省文明单位。
(三)教育体系提升工程。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着力打通和拓宽中高职人才的成长空间和和高校衔接发展通道,构筑人才成长立交桥;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开发新专业,调整改造传统专业,继续保持多专业、多功能、多形式的办学规模。
(四)德育特色提升工程。在 “五维一体三同步”的快乐德育工作新模式和五维一体评价体系创新驱动引领下,学校建起了六大平台和四大系列活动载体。学校将不断拓展德育工作模式的内涵,把“六平台、四载体”向深度和广度推进,提升项目的幅射、示范、引领作用。
(五)专业建设提升工程。面向东台支柱产业、绿色产业,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重点打造与绿色能源、绿色食品、不锈钢材料和现代服务业相关的新兴专业。引进先进企业文化,加大“教学工厂”建设力度,全面实现技能教学场所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改造,形成产、学、研、训、赛、考一体化中心和区域职业教育社会服务平台。
(六)教学改革提升工程。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推进教学方法和方式的改革,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加大理论教学活动单导学、实习教学任务单导学的推进工作;加大投入,倡导理实一体化教学和仿真实训。同积极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应用技术研究和合作,保证教科研经费的落实,对确有成效的教科研成果给予奖励。
(七)师资素质提升工程。把加强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把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工作重点。组织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经验:搭建教育教学舞台,提供充分展示才能的场所与机会,促进他们尽快成长。
(八)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以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继续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拓宽联合办学等多种办学体制的渠道。推进课程体系建设、推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增强服务民生能力、建立畅通完善的就业网络、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培训项目。
(八)内涵建设提升工程。继续深入推进全员聘任制,实行民主管理,推行分配制度改革、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系(部)管理改革,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以项目管理来提升学校内涵建设水平。继续以五创为抓手,不断提升学校“五创”工作水平,力争提升内涵建设在全国的幅射面。
(十)校企合作提升工程。学校积极探索较为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构建依托行业的紧密型产教结合平台。建立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主导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70%的专业实行校企订单式合作培养,试行并推行现代学徒制。
“十二五”时期,是我校提升内涵、再上层次的五年。在这五年中,品牌实力跃上新台阶,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教师成长取得新进展。未来五年,是学校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机遇大于挑战,需要我们全体教职员工坚持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不动摇,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扬长避短,埋头苦干,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推动学校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