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中等专业学校创建于1958年,六秩芳华,薪火传承,学校先后通过了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江苏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验收,荣获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职业教育德育特色学校、江苏省首届和谐校园、江苏省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红十字会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办学理念科学合理。
注重传承与创新,努力践行“尚德、致美、笃学、精艺”校训,坚持“以德立人、以用立业、以特立校”,凝炼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构建“能”文化体系。坚持“崇德尚能”育人目标,严抓养成教育,重抓技能培养;坚持“市场化办学、精细化管理、品牌化提升”办学理念,多措并举开拓发展空间;坚持“为学生成长服务、为教师发展服务、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办学宗旨,丰富办学内涵,形成了中职、五年制高职、“3+3”中职对接高职、“3+4”中职对接本科和社会培训等多种办学形式。
办学环境持续优化。
作为江苏省首批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之一,地方政府将学校建设发展列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之中,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招生就业、校企合作、人才引进和师资培训。2019年1月,经教育部验收合格,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办学机制协同创新。
构建“五个对接”的校企合作模式,与市内外78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每个主干专业都与5个以上本地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建立了稳定的融合发展关系。积极开展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发展的“六个一”行动计划,牵头组建了盐城市新材料产业职业教育联盟。学校与中德诺浩和凤凰AHK合作,引入德国汽车修理工、机电一体化工课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创新德育模式。
在“快乐教育”理念引领下,构建“五维一体三同步”的快乐德育模式,将学生道德素质培养和职业精神培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职业发展。利用家长开放日、技能双月赛、社团活动和岗前培训,培养学生立足岗位、增强本领、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
优化专业建设。
主动对接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动态调整专业或专门化方向。机电、汽修、建筑、会计等专业群建设列入学校“十三五”规划,其中机电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建筑工程施工和会计专业群已成为省级中职现代化专业群。建成省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2个,省现代化实训基地2个;校企共建环宇汽修厂等4个校内生产性实训车间。
深化教学改革。
重视校企合作育人,机电、汽修、美发等专业实施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主干专业构建与高职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对接省内高职和本科院校4所。重视创业创新教育,扶持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建立创新创业项目15项。重视课程开发,主编省级以上规划教材9本,编写校本教材30余本。
一是管理团队素质高、能力强。
领导班子结构合理,学历达标,均为高级职称。重视中层管理干部的培养、提升和考核,中层管理干部均为本科以上学历,整体素质高,执行力强。
二是教学团队结构优、业务精。
现有专任教师均为本科以上学历,现有省职教领军人才1人、省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成员3人、市名师工作室4个、市级以上学科(专业)带头人8人。
管理制度更趋完善。
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施教,制订了学校章程,并根据事业发展及时修订。学校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健全,形成了《管理制度汇编》。学校教学、学生、后勤、科研、培训和人事、财务等各个部门内部管理机构健全,设立了五个专业系部,实行校系(部)二级管理。
质量监控更为严密。
重视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建设,制定了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搭建了信息化监控平台,常态化实施质量监控。建立以学校考核为核心、引进第三方参与评价、反馈和改进机制;以数据作为质量定性的重要依据,重视教学过程、教学质量和办学成效动态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每年定期编制和发布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接受社会监督。
文化建设更具特色。
引进企业文化识别体系,编制《CI手册》,将企业理念和精神文化整体融入校园建设中、落实在师生言行中。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创建特色校园环境,创办各类文化社团,定期举办美食节、艺术节、体育节、技能节等活动,积极营造健康、文明的校园育人氛围。
学生发展充分。
开设文明礼仪、职业道德、文化素质、科学素养、信息化素养等课程,组建了兴趣类、技能类、拓展类等36个学生社团。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毕业生均取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国家职业资格(职业技能)证书。技能大赛先后获得国赛二等奖、三等奖各1个,省赛一等奖3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5个。近三年,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和“文明风采”大赛获国家级奖项6个、省级奖项68个。
专业品质优化。
紧密对接地方产业建立专业体系,强化专业规划,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沿海校区开设了机电工程、汽车工程、建筑商贸三大类别的五年制高职和职业中专等专业;台城校区瞄准对口高考和“三产”服务,设置了综合高中和依托城市功能的服务类职业中专,满足了不同家庭不同学生的多样性发展需求。
社会服务提升。
依托专业建立应用和服务团队,参与企业生产、咨询和技术服务,开展送科技进企业、送科技下乡。学校正常向社会免费开放体育场等文化活动设施和数字化教育资源。学校年平均开展社会培训5000人次。现代化专业群、现代化实训基地和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创建成效显著,形成典型案例5个。
|
|
|
|
|
|
|
|
|
|
|
|
|
|
|
|
|
|
建成汽修、建筑两个江苏省学业水平考试技能考试标准化考点
|
|
|
|
|
|
|
|
|
|
|
|
创建成功国家“1+X”证书试点项目学校,第一批、第二批3个项目参加试点
|
|
|
|
建成计算机、机电两个省学业水平考试技能考试标准化考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