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中职生教育的密码
中职一部 冯娟
案例背景
作为教师,能教出一批优秀的学生,作为班主任能带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这是我的最大心愿,但要达到这一工作目标,绝非易事。你的“良苦用心”,有的学生根本不予理解,换来的却是一厢情愿;你的“苦口婆心”,其结果也是付诸东流。
案例描述
2006年下半年,我刚调入东台中专,担任了一个高二机电班的班主任,在接手这个班之前我就听说这个班班风比较差,在学校里有一定的“知名度”,从接手起,我就组织班干部制定了班级操行评分表以及一系列的班级班规,在班级墙上贴上我们班——05机电2班的合照,每天上课之前有班级口号——我们是05机电2班的一员。我相信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只有从学生开学之初就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奖罚分明,才可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可是事与愿违。才开学不到一个月的一天晚上,已经接近11点了,我接到副班长周晋原的电话,说班上陈媛晚上上网吧夜不归宿,我听了心里之冒气,早上这个学生就因为上课睡觉我刚找过谈心,大道理小道理也都苦口婆心的说了,下午还专程利用班会课在全班进行思想教育,自认为该教育的都教育了,怎么还没过一个晚上,这个学生就又犯了如此大的错误,是不是我的教育有问题,如果学生屡犯错误,还学什么?我心乱如麻。可是再怎么生气,我心里十分担心陈媛,我忙把刚睡的老公从床上拉起,两个人开着摩托车一间一间网吧的查找,最后终于在一间网吧二楼找到正在打游戏的她,里面的情景让我心里只打转,整个网吧人员混杂,里面只有她一个女生,看到我她有点惊讶,以为我要骂她,我环顾了四周,对她说:“你要保护你自己,我们是05机电2班,我知道,你懂得”。她听了楞了一下,看了一下周围脸红啦,跟着我离开网吧,回到了宿舍。
第二天,我怕学生对她有歧视,在班级上课前开了一次小小的班会,讲了家庭的作用,家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特别告诉我的学生们,我和孩子们都是05机电2的一员,我们是一个整体,兄弟姐妹这个年龄犯错是正常的,我们要帮助她不再犯错误,我们要让我们的家庭变得和谐美丽。从那时起我们明显感觉学生们上课比以前要规范多啦,开学第二个月我班居然获得文明班级循环红旗,一次无意中和学生聊班级管理时,一个班干对我说:“老师,我们没想到你一个女老师为了我们半夜到网吧一间一间的找我们,我们以为你会向以前的老师一样只会讨厌我们,管理我们,没想到你是真心关心我们,我们是一家人,我们要为我们的家积极努力。”
案例分析与感受
魏书生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走入学生的心灵中去你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又迷人的天地,许多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我们都会在哪里找到答案”。
是的,通过陈媛同学的实例,使我悟出:职中学生是经过九年义务教育之后,通过中考,以相对偏低的文化课成绩进入中职学校,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大多数中职生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中考失利者”他们从走进中职学校的第一天起,都一定程度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行为上也表现出与世俗相偏离的“不良”习惯,如果职业高中的班级管理中,我们仅仅用铁腕手段管理学生,开学一个月的高压也许能轻轻松松。但是这种班级管理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学生“怕”老师,老师和学生时站在楚河汉界的两端进行较量,师生成了最大的对手,处理不好便两败俱伤,学生更加厌学。那如何要让学生由“怕”转为“服”,我觉得光靠高压是难以让学生心服的,需在管理过程中引进了“爱的教育”,如果当时我怒火冲天,采取过激行为,学生不能接受,也是我和学生将会走向敌对面,通过这件事情使我认识到:只有引进爱的教育,我们的管理才是真正的管理。
以一颗宽容的心,给予学生“转弯”的余地
汽车建筑系 施莉莉
一、案例背景分析
在2006年9月,那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七年。我遇到一个特殊的学生,这个学生叫王新,开学才一个多月,他就已经找我找了好几次了,说不想上学了。我问他原因,他总是支支吾吾不肯说。所以每次他来,我都敷衍他,心想:只要我不同意,他就走不了。过一段时间,他说不定就想通了,不会再闹了。等我有空了,我就让他家长来一下劝劝他。
结果,从第二天开始,他就赖在宿舍里,不来上课了。我知道以后是火冒三丈,马上就到宿舍里找到了他。他当时正在被窝里睡得正香,我一气之下就把他的被子掀到了地上,他从床上做起来,只是冷冷地说了一句:“我不想上了,你别管我了。”我觉得他是在挑衅我,于是我也大声地回了他一句:“不上就不上,让你家长到学校帮你办一下退学手续,你就可以走了。”
二、案例描述
下午,他爸爸来了。我一看,原来是一个残疾人。在跟家长的谈话中我才了解到,王新的父亲几年前就因为在打工的时候跌断了腿,至今都不能做重活。而他的妈妈具有精神病,精神状况时好时坏。原来他的家庭是这样的。于是我就问:“你家的经济状况这么不好,那为什么开学的时候我让家庭特困的学生申报助学金,你家王新不申报呢?”他爸爸说:“这孩子从小就好面子,他不愿意别人知道他的家庭情况,他害怕被人嘲笑。这次要不是因为他铁了心不想上,他是不可能同意我来学校的。”听了他父亲的话,我觉得很惭愧。班级上有如此特殊家庭的学生,而我却不知道,说明我的班主任工作确实不到位。我决定再找王新谈话。我在宿舍找到他,我对他说:“老师首先向你道歉,对你关心不够。”他本来还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听到我说这话,他的眼圈红了,对我说:“应该我向你道歉,老师。我早上对你态度不好,还请你原谅。”我接着问他:“你为什么上了才一个多月就不想上了?”他说:“我本来想来职校学个谋生的技能,所以选择计算机专业。谁知道,上了一个多月,我感到学不到东西。上文化课的时候,特别是数学和英语,我一点都听不懂。上专业课的时候,我也想好好听课,可是别的学生不是说话捣乱就是睡大觉,老师对此无可奈何,所以教课的时候也不怎么认真,都是完成任务式的,教完就走。我觉得这样下去,我是在浪费我的时间和生命,所以我不想上了,我决定去找份工作,早点赚钱,这样我爸爸就不需要这么辛苦了。”我听了他的这一番话,感慨良多。他说的话不是没有道理。但是我还是劝他:“在职教,只要你想学,你还是可以学到东西的。关键在于你的态度。别人学不学,那是他的事,你不要受别人的影响。况且,你现在还小,出去不会有适合你的工作的。”但是他心意已定,我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王新走后,我觉得他的退学我也有很大的责任,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我还是希望他可以完成学业。所以我没有帮他办退学,只跟学校说他家有事,暂时请假。过了几天,我打电话给他父亲,问他的情况。他父亲告诉我,他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这时,我想起我有个朋友开了一家电脑公司,可能需要职员。于是我马上打电话给我的朋友,我的朋友很爽快地答应了,说正好缺一个文员,就让他来试试看。我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王新,他很高兴,当天下午他就去公司报到了。到此为止,我的心也稍稍安慰了一些。谁知道,半个月以后,王新到学校找我了,他说他想继续上学。我感到特别的纳闷,当初他那么坚决的离开学校,现在突然180度转弯,究竟是为什么?原来,当他兴致勃勃地去电脑公司上班的时候,他才发现其实他对电脑方面的知识是一窍不通。就连打字这么简单的事情他都做不好,更别提其他的word文档和excel的操作。所以他决定重新回到学校学好技能。
我想还是再给他一次机会吧。于是,王新重新回到了校园。这次,他真的是脱胎换骨了。虽然文化课他不怎么跟得上,但是在专业课上,他的表现特别好,他不仅认真学习有关计算机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随时有不懂的问题都会向老师及时请教。在班级上,他经常把自己在外打工遇到的种种挫折讲给同班同学听,告诉同学:这个世界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想要生存必须要学好技能,并带领其他同学一起学习。整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一下子转变的更好了,专业老师经常在我面前夸奖我们班的学生。不仅如此,他还改掉了他爱面子的坏习惯,主动告诉别人自己的家庭状况,并主动申报了特困学生补助。在拿到钱的时候,他亲自把钱交给了父亲,感谢父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他的父亲拿着钱,不停地对我说谢谢,感谢我把他的儿子教得这么懂事。
三、案例结果
在学校的第三年,上海某一家电器公司到我校来招聘公司文员,王新和其他的两位同学因为过硬的计算机方面的技能而被招聘过去。7年过去了,现在王新已经是这家公司的营业主管了。每年的教师节,他都会发个短信给我问好,并感谢我当年对他的教诲。
四、案例评价
其实,像王新的这样的学生,我已经遇到了好多了。在此,我想谈谈对这件事情的一些感想和反思:
1、作为一名班主任,一定要对班级所有学生的家庭状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这样才有利于联系家庭开展教育,同时也可以对那些特困家庭,尤其是特困而学生又不愿告知的家庭给予适当的贫困补助;
2、对学生的教育一定要细致有耐心,千万不能跟学生怄气,更不能轻易的给学生办退学手续,要学会宽容,学会给人机会。尤其是面对问题学生,更要小心谨慎。因为班主任的一个小小的举动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3、面对学生工作,要学会“转弯”,在面临学生退学的问题上,可以“转个弯”,给学生留有回旋的余地,让他自己在面对挫折及时醒悟的时候可以有回头的机会。